唐維良, 專欄作家, 登革熱大戰

登革熱防疫,該怎麼防?

24 9 月 , 2015  

資深醫師 唐維良

登革熱有三個要素:病人、病蚊、病毒。

病毒只有四型,今年流行的第二型屬於較嚴重的一型,但仍有六到七成患者是輕症,也就是症狀輕微,有時連診斷都不能確定,會自行痊癒。其餘中到重度的患者,就需要住院觀察治療了。相對的,其他型病毒造成的症狀就更輕一些了。至於嚴重到會死亡的出血性登革熱,是交叉感染到不同型病毒所致。(請參閱拙作〈登革熱別害怕!醫生講給你聽~〉一文。)

年年都有登革熱的病例報告,去年高雄大流行時,病例數也破萬,但重症及死亡人數比目前台南流行的為少。今年也許與地球暖化有關,東南亞的病例數也增加,南美的巴西已有八十多萬人被感染,所以台灣今年境外移入的病例也超多的。這類患者如果是非本土型就須隔離以防病蚊叮咬、造成交叉感染,同時也要追查患者發病前後到過那裡。每個境外病例,國內的流行病學和環境醫學的專家都特別關注。

登革熱病毒流竄於世界,是不可能消滅的。防疫的重點,一是斷絕傳染途徑,二是增進人體免疫力。

像日本腦炎病毒同樣是以蚊子為媒介,但靠疫苗的預防注射,便大大降低幼兒的感染率和死亡率,近年的病例(去年14人,今年已有28人)幾乎都是成人。通常疫苗的研發總會帶有經濟效益的評估,例如日本腦炎的致死率高,後遺症又嚴重,面對這種病毒性感染,醫師僅能給予支持性治療,所以就開發出疫苗來預防之。登革熱患者首次得到某一型病毒,一來症狀多半較輕,再則人體會對該型產生終生免疫。只有再感染到另一型時,才會因相互干擾,而造成嚴重反應。所以疫苗不能只做一型,也不能一型一型的注射(因為會變成人為的交互感染)。目前藉基因工程技術已做出四價型(就是包含四種型的登革熱病毒)疫苗,但還未臨床測試,希望能趕快成功。

因此,現今對登革熱防疫的重點,就是斷絕傳染途徑了。病毒固然可惡,但可怕的是病媒蚊的存在。再看另一種也是以蚊子為媒介的瘧疾,台灣在1965年就已認證是瘧疾根除區,雖然還有病例報告,但全是境外移入,一旦確診,可經藥物治癒(它的病原是瘧原蟲,有特殊抗生素可用)。不知道台灣現在是否還有瘧蚊,我在1982年還見到一位間日瘧的病患,但沒聽說會人→蚊→人的傳播。瘧蚊的特性是喜待在室內,晚上才吸人血。所以早期的防疫是在室內噴DDT,它的藥效長(可長達一年),威力強,但對人體有害,現已禁用。六十年前,那些沒戴口罩又整天挨家挨戶到處噴灑的公衛人員,推算他們年齡已是耄耋之年,不知道人是否還健在?至於今天的公衛專家或昆蟲學者,對消滅登革熱病媒蚊的方法似乎莫衷一是,有人說滅蚊劑沒效,認為蚊子已有抗藥性;有人說下水道不必噴藥,因為病媒蚊喜好清水,不會去臭水溝,……。誰來做個結論,好嗎?

每年衛生單位都把滅蚊列為必做的大事,這屬於中央政府的政策,但執行是地方政府的事。每次風雨之後,政府也一再提醒環境衛生的重要。可是真正做防疫的,從縣市長、村里長到個人都有責任、有義務的去作。地方主管掌握行政資源和疫情資料,要有警覺、主動負責;村里幹事有著地源性特點,瞭解轄區公私地的使用,可積極的進行消毒、清掃等工作。最後就看每一個人對「公」共衛生的觀念,是否存有「私」心。蚊子叮人是本性,不管你體內有無病毒,人又很難不被牠咬。去年高雄一萬多人感染登革熱(該是有明顯症狀才可能被診斷出來,實際人數會更多),今年想必會小心翼翼的。南部地區連著兩年大流行,全台灣的人都該提高警覺。日前登山健行,看到路邊一個廢棄的破花盆內有積水,現在我就會動手把它翻過來了。

圖片引自1922防疫達人:https://www.facebook.com/TWCDC/photos/pb.154929428406.-2207520000.1443058803./10153615498828407/?type=3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