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授 季禾
編案:民進黨蔡英文政府執政 3周年,「觀策站」今(520)起邀請專家學者從不同領域評析蔡政府的施政。今天推出「經濟篇」。
有前提的改革 不解M型化社會-蔡政府執政陷入泥淖的主因
挾著龐大民意,蔡政府上台後銳意改革,也先後端出一例一休、推出同婚法、年金改革及司法改革等重大措施。在經濟上,也交出不差的成績單(包括2016~2018平均2.6%經濟成長率,失業率降低及出口連續三十個月左右的正成長,也一度加薪及提高了基本工資等),但為何民眾、企業無感,民意支持度仍在三成上下盤旋擺盪?
多數民眾普遍認為蔡政府的改革已有預設立場,且為了效率,缺乏和相關利益團體的溝通,故得不到民眾支持,而受害者則產生怨懟之心。
其次,台灣經濟在2018年全球金融風暴及美國為首的國家採行量化寬鬆政策(QE)後,步入3M社會(意即有錢人更有錢,貧窮者更貧窮的M型社會;出口產業表現好,內需表現不佳;大企業表現好,中小企業差;高科技表現佳,而傳產、農漁牧表現相對較差的產業M型化現象;以及公司獲利不多,祇能幫前20%的核心人力加薪,反之,後80%員工的加薪幅度較低,產生公司薪水M型化)。加之以藍綠對立,一例一休後的勞資對立(華航的罷工、長榮的蓄勢待發等),再加上年輕人低薪、高房價,相對剝奪感產生的世代對立,形成所謂三立社會(藍綠對立、勞資對立、世代對立)。
因此,改革有假設前提,不解M型社會,又未能體認到三立社會的對立現象,政府政策缺乏差異性,民眾自然會無感。以下分別說明之。
首先,在有假設前提的改革上,以年金改革為例,軍公教祇有3、40萬人,而且其財務困境也不是最急迫的,而蔡政府卻將之置於勞保年金改革(有900多萬人,財務破產在即)之前,而且提出的改革條件,在段宜康立委的後續修正下,採最差的方案實施,軍公教人員情何以堪?
司法改革雖然關鍵,但民眾最殷切期盼的是執行死刑的討論,卻未納入改革的議題。而一例一休匆匆上路,詢問民眾、企業的時間太過匆促,而且政策一體適用,並未將周末業績最好的零售、餐飲、公用事業等排除在外,以至於中小企業、需要加班趕急單的出口產業綁手綁腳,競爭力也因而大傷。
其次,在M型社會及產業M型化上,隨著一例一休、基本工資調漲,物價也跟著上漲,但對M型社會右端的普羅大眾而言,其70%的所得用在食衣住行之上,在實質薪資停滯、餐飲價格不斷上升下,自然苦不堪言。
而兩岸對峙、農漁牧的出口與契作停擺,加上大陸觀光客減少,衝擊的是觀光、餐飲、零售、夜市、民宿,這些都是基層民眾賴以為生的產業,自然起而反對執政黨,因而在去年(2018)的11月24日給執政黨一記當頭棒喝。
在世代對立上,青年人本來最支持執政黨,但青年人的耐心有限。選前支持最力,但等不到政策執行、效益回饋時也紛紛棄之而去。我世代(me generation)的年輕人在意的是,薪資水準的提升、房價的向下修正,但似乎遙遙無期。基本工資調漲祇對邊際勞工及鐘點工資的雇用人員有利,而一般青年人則加不到薪水,再加上企業將基本工資調漲的成本轉嫁至物價上,一般年輕人反而受害。
綜合上述,缺乏願景、目標並抱持有假設前提、同時祇針對特定族群進行改革,並無法激起多數民眾共鳴,反而得罪了被改革者。而且不了解3M社會、三立社會,缺乏同理心,不能苦民所苦,加上政策以平均數據為依據去設計、執行,未能深入分析產業的差異性,以「同質性政策」執法實施,企業少了彈性,戕害了競爭力,自然也吝於給蔡政府掌聲了。
pic by <a href=”https://www.freepik.com/free-photos-vectors/background”>Background vector created by rawpixel.com – www.freepik.com</a>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