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議題, 馬習會專題

馬習會的成果和政治影響,才正要發酵

9 11 月 , 2015  

台灣經濟研究院兩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陳華昇

有中學生問我,媒體為什麼這麼重視「馬習會」?為什麼電視上和網路上,有這麼多人在評論「馬習會」好不好的問題?我反問他們:台灣和大陸兩岸之間是「和平」好,還是「不和平」好?他們毫不猶豫都答:和平好。我又問:如果兩岸之間和平比不和平好,那馬英九和習近平見面,是有助和平還是無助和平?大家都說:馬習見面有助於和平。於是我又問,那麼馬英九、習近平要不要見面,見面好不好?中學生們又回答了:馬、習應該見面,馬、習見面好。

「對兩岸和平而言,馬、習會面,有沒有比沒見面好?」這是一個簡單的道理,連中學生都知道,實在無須受到政客、名嘴的政治算計、惡意扭曲而作複雜的考慮。

台灣和大陸這兩個曾經敵對、不相往來,彼此防備甚至激烈衝突的政治體,經過數十年後,雙方的最高政治領袖終於可以握手致意、坐而言和、會商合作,本身就是一件美事。自古以來,多少「和會」開創和平新局,見諸歷史、流傳千古;誰說這次的「馬習會」,不會又是再一次締造歷史新頁,將來能為世人所稱頌的歷史事件呢!

馬英九自20餘年前擔任陸委會副主委以來,即積極推進兩岸關係發展,使得兩岸隔海對峙數十年之情勢,逐漸從衝突轉向和平,從對立轉向和解;2008年馬英九總統更實現了兩岸三通,並擴大展開雙方在經貿、文教等層面的合作。在此基礎上,馬英九對於在其總統任內,實現兩岸領導人會面,為未來兩岸領導人和諧互動、常態會面立下慣例,有其一貫的堅持和高度的期望;然而過去多年以來,因為種種條件未臻成熟而無法成行,為此馬英九還被訕笑是「熱臉貼中共的冷屁股」,同時也遭遇到國內批評和阻撓的聲浪。如今,由於馬英九的堅持,終於突破中共各種考量的障礙,而促成了在國際第三地實現「馬習會」的結果。

無論台灣內部還有多少批評的聲音,馬英九在其卸任前半年能夠實現「馬習會」,其長期致力兩岸事務的功蹟,及其促進兩岸和平的努力,無疑已受到全球眾多媒體、東亞諸多領袖的高度重視和讚許。

「馬習會」的成果及其左右兩岸未來發展的相關評論,將在未來這一段時間內持續發酵,進而改變兩岸關係在東亞區域格局的角色,並影響台灣的選舉情勢、國民黨內部的政治勢力消長,以及兩岸當局的互動。

實際上,「馬習會」所造成的政治影響,將衝擊現有的美-中-台「大三角」,以及藍-綠-紅(國-民-共)「小三角」的三角關係權力結構,此亦彰顯出台灣的國際政治實力,以及馬英九未來仍將在台灣政局和兩岸關係中扮演重要角色。

就台灣內部的批評而言,其實中共所提出的「一個中國」原則和相關論述,都是過去多少年來反覆陳述、猶如跳針一般的內容,並未有更新穎的提法,或更為對台緊縮的內涵,實不足以畏懼,或擔心其為兩岸關係、台灣發展設下框限。誠如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前處長包道格對「馬習會」的評價,認為後冷戰時期國際秩序應以「馬習會」作為衝突管理的典範,而「九二共識」與「一中各表」,是彈性與自我增強實力的根源,絕非投降或單方面讓步。

相對而言,在此次「馬習會」中,有些兩岸互動過程中並未言明而不易察覺,但卻隱約呈現大陸對台政策調整趨向者,才是值得我們台灣方面關切的焦點。例如馬總統提到,在雙方談到台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機制的問題時,已向習近平提出兩岸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機制時,「不應有先後的問題」。事實上,這是一種委婉告訴和提醒大陸當局、大陸領導人,不應該因為大陸還沒有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機制而干擾或阻礙台灣加入,也不應該以各種理由阻礙台灣(在大陸尚未加入之前)參與區域經濟整合。馬總統也在回應記者時特別提到了,已向習近平提到台灣參與TPP、RCEP,又說習近平的回應是,此一議題大陸「願意討論」、「兩岸可以討論」。就此而言,習近平對馬英九總統的回應是具有善意的,傳遞出中共在兩岸具有一定政治互信基礎的條件下,是可以不阻礙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或合作機制的。

此次馬習會,又確立了未來陸委會和國台辦的首長將建立經常性的互動,如此正可以為「兩岸共同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機制的可行途徑」儘速建立雙方對話、討論的平台,以積極研究、協商我國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可行模式。

因此,在「馬習會」後,我方如何掌握兩岸良好溝通氣氛,以及運用新的兩岸互動平台,積極主動地與大陸方面協調,爭取台灣更有利的國際和區域經貿發展空間,將是台灣的關鍵契機,也是政府的重大責任。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