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學院研究生 侯立藩
即將到來的馬習會吸引了全球的關注,這是兩岸最高領導人自1949年兩岸分治以來的第一次會面,消息傳出後,台灣社會出現兩極化的聲音,有些人給予肯定,反馬勢力則暴跳如雷,千算萬算都沒算到兩岸最高領導人會在此時碰面。
馬英九當選中華民國總統以來,許多施政與用人方式備受批評,但其對兩岸關係正向發展的貢獻則無可否認。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如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開放大陸學生來台就學等,讓大陸人民有更多機會了解台灣,有助於兩岸人民相互理解,降低緊張與敵意。
開放來台觀光及就學,有助大陸民眾認識「真正的台灣」
以筆者自身經驗為例,2010年夏天,筆者前往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學習,當時由於台灣剛對大陸開放觀光不久,大陸學生幾乎都沒有到過台灣,他們對台灣的印象都來自於中共教育體系給他們的資訊,而這些資訊與台灣實際的情況落差甚大,因此當時筆者在與大陸同學就兩岸問題交換意見時,常常劍拔奴張,火氣陡升。
然去年筆者來華府留學後,發現大陸人民對台灣的了解有顯著的提升,也有許多人到過台灣旅遊或當交換學生,雙方的觀點和立場依然互異,但水火不容的緊張氣氛已大幅緩解,雙方在談到兩岸關係時,不再如以前一般的雞同鴨講。
兩岸23項協議的「制度保障」,持續降低大陸「人治色彩」對台灣民眾的不確定性
除了開放觀光與教育,在馬總統的主政下,台灣與大陸簽署了23項協議,這對台灣本土及在大陸工作的台灣人民,在活絡經濟的同時也多了一份保障。過去民進黨主政時代,雙方氣氛緊張,兩岸所有的來往均無制度化保障,許多台商在「人治色彩」濃厚的大陸社會遇到困難,求助無門,現在雖然仍有不少台灣人民在大陸遇到各種問題,但相較於過去政府想處理也無從著手起的情況已有明顯的改善。只要兩岸的制度化工作能夠持續做下去,對兩岸人民往來的環境和保障,當然是更有利的。
兩岸事務特別重視「互信」,絕不是台灣單方面說了算
許多人批評「馬政府的兩岸政策是『親中賣台』,這次的『馬習會』更是賣台的重要指標,暨服貿爭議後再一次的試探台灣人民的底線。」對於這種說法,筆者實在難以理解,馬英九如果真要賣台,未免演的太累了,需要如此大費周章的動員整個經貿、國安與涉陸事務部門去就雙方遇到的問題長時間的談判嗎?
其次,馬總統如果真要賣台,早就可以透過其他的方式進行了,何必勞師動眾的跑到新加坡去?有哪個領導人真正的想要出賣自己的國家還要大張旗鼓的向全世界公告?如此作法真的賣得掉嗎?
另外,還有許多人把馬政府的兩岸政策成果,視為對北京的輸誠,這次的馬習會是馬為了轉移施政不佳的焦點而另闢戰場,形容得好像兩岸的互動完全操之在馬,馬說見習,習就見馬,馬說開放什麼,大陸就送來什麼。筆者不得不說,會持這樣的想法的人完全低估了兩岸問題的複雜性。兩岸事務絕對不是台灣單方面說了算,兩岸之間如果沒有強大的「互信基礎」,不可能簽署這麼多項協議,更不可能會有馬習會,馬想見習,還見不到呢。
過去陳前總統也說要與對岸領導人泡茶,結果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因為站在北京的立場,打開大門,特別是以官方的渠道跟台北談判,等於在某種程度上承認了台北在國際上的政治地位,台北可能會把兩岸領導人的會面或著是兩岸協議的簽署,向外解讀成某種程度的[國與國」互動,所以如果以為「習近平有多想見馬英九」,或者是「馬想見習就能見到、還能藉此成功轉移施政不佳的焦點」來解讀,無疑是高估了台北的實力,也對兩岸交往的模式欠缺認識。
凡事自己沒參加的,都叫「黑箱」?
此外,筆者也要駁斥似是而非的「黑箱說」。近年在台灣,「黑箱」已經成為最廉價的用語,凡是自己沒參與到的過程,全賴給「黑箱」。這種邏輯,完全罔顧憲法及法律關於行政權的規範,也忘了自己手中還有「投票權」,每一位國民,都能對政治、政黨與政策做最後的「選擇」把關。依照我國憲法,國防、外交及兩岸是總統的職權,事情本身的決策根本與立法院風馬牛不相干,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領導人,要出訪其他國家或地區,需要事先經過國會的批准;全世界也沒有一個兩國家或地區的領導人會面,是全程公開透明的。提出這類的要求,是視外交、情治、談判及兩岸互動的專業性於無物。如果有些人真的這麼喜歡這種定義下的透明公開,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明年總統大選時做出正確的「選擇」,以後凡事都租個小巨蛋討論,召開萬人大會,一起慢慢凝聚社會的共識,論而不決。
從「陣容」解讀兩岸「互信」,從「磋商內容」看馬英九的堅持
馬習會已成定局,上街吵鬧、炒作民粹無濟於事。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筆者建議,會前大家應把焦點放在雙方的磋商、雙方的會面陣容。根據目前的新聞消息,是雙方在會前會已出現一些僵局,大陸希望在各自的記者會上強調「一個中國」的原則,台灣只願意強調「九二共識」。這不只是文字遊戲,這是兩岸政治談判中,微妙而細微的差異,馬政府的堅持,更能突現馬英九不會藉著馬習會「賣台」。
兩岸雙方的各自七人都是精挑細選,同時也要對方認可,還要兼顧各自內部的反應,絕非易事。以台灣方面為例,人選涵蓋了總統府、國安系統、涉陸事務部門等,這些部門都帶有「國家」與「主權」的意涵,大陸願意與我方這樣的陣容談判,沒有互信是不可能做到。此外,這七人中,三人閩南,三人外省、一客家,表示馬政府也注意到必須顧及台灣各個族群的感受,彰顯台灣社會的多元。
馬習會是歷史性的一刻,在人類的文明衝突史上註定將留下難以抹滅的足跡,對兩岸的和平發展也有極高的象徵意義,世界各國多持正面態度,只有台灣的反馬集團,為了個別黨派的政治利益意圖煽動仇恨,惟恐天下不亂。台灣是蕞爾小島,與對岸的鄰居打交道要靠智慧,不是靠衝動與情緒。世界不是圍著台灣轉,如果台灣故步自封,世界與中國大陸照常運轉,到頭來受苦吃虧的還是台灣人民。
更多馬習會文章,請見本站 馬習會專題
更多作者文章,請見 侯立藩部落格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