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上破壞性創新浪頭需要徹底轉換舊思維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六所副研究員 吳孟道

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或稱顛覆性科技(disruptive technology),顧名思義,就是利用科技顛覆傳統思維,並藉由改變企業或民眾的生產與消費行為,開創出不同以往的商業模式,甚至創造出全新商品與服務的消費市場。

自哈佛教授Clayton Christensen於1997年提出這個名詞後,破壞性創新幾乎已快成為近十幾年來的管理顯學。包括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及大數據等工具與技術,都是破壞性創新應用的一環。而Uber、Airbnb、Lendclub等公司的出現,無疑地是對破壞性創新做出完美詮釋。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金融海嘯的發生,讓金融科技(FinTech)快速崛起,金融營運模式的改變,讓人深刻體會到破壞性創新的威力。現金不再是支付工具要角,行動與網路支付才是未來趨勢。借錢也不是銀行專利,P2P借貸平台提供更為多元、便利且有效率的選擇。甚至未來連理財都不需自己操煩,因為有理財機器人幫忙打理所有資產配置。這都不是幾十年前的我們,可以想像的到的。

試想20多年前Steve Jobs還沒讓MP3普及前,出門想要聽個音樂還得帶個CD隨身聽,若想要多聽幾首歌,則得多帶幾片CD。現在連MP3隨身聽都不用,相關功能已被智慧型手機一手包辦。科技的進步、產品的創新、消費模式的轉變,正一一在改變這個世界。

日前新加坡副總理Tharman Shanmugaratnam出席IBM一個研究中心開幕儀式時,特別呼籲新加坡企業應善用顛覆性科技,提升企業自身價值,並開創市場新藍海。無獨有偶地,新加坡外交部長暨智慧國家專案主席Vivian Balakrishnan在上個月的一場演說也指出,新加坡未來將營造成一個充滿顛覆創新的智慧城市。顯然地,扶持及鼓勵企業站在科技上進行創新,將是新加坡未來經濟及產業的發展重點。

上述說法並非空穴來風,也非新加坡政府官員的泛泛空談。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出版的《2015年全球信息技術報告》(The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ort 2015),新加坡政府在運用資通訊技術(ICT)促進包容性成長(Inclusive Growth)方面,在去年首度超越芬蘭,排名世界首位。這意味著無論是硬體建設與軟體應用,新加坡在科技創新領域已逐漸開花結果。而科技創新正是營造破壞性創新環境最重要的因子,也是經濟成長動能的重要來源。

看看新加坡,再回頭看看台灣。過去雖然同樣擁有亞洲四小龍美譽,但今非昔比,台灣在科技創新領域的發展,可說是遠遠落後,尤其是在軟體、人才及思維方面。緣由就在於法規制度的僵化與官僚體系保守封閉的心態使然。光以金融科技的推動來看,國外發展多年且漸趨成熟的P2P借貸平台(根據統計全球已有將近70個國家擁有這類借貸平台),國內吵了好幾年,研議許久,今年3月才出現第一家「鄉民貸」。這個例子也清楚告訴我們,對於創新行為模式的接受度,台灣可說是極端保守。無形中,這也限縮台灣破壞性創新的發展。

當全球正迎來破壞性創新的浪頭時,台灣勢必也得跟著逐浪,但前提是很多的舊思維及法規必須與時俱進。亦即,當政府還汲汲營營於亞洲矽谷,思考如何營造台灣創新創業環境、加速產業轉型升級之際,改變既有官僚體系的保守思維、同時鬆綁或移除不合時宜的法令規定,或許才是最先要做的基本工事。否則,再好的政策,最終可能也會落得徒勞無功。

viewpointtaiwan

Recent Posts

台積電與日本合作深化快跑,是因為美國助推?

科技力智庫執行長  烏凌翔  ...

10 個月 ago

民進黨執政下只有人民被電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0 個月 ago

國民黨會在立法院強力監督政府

學術工作者 徐惠 (閱讀全文....

11 個月 ago

新國會應該全力掀開民進黨八年執政遮羞布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1 個月 ago

中投、欣裕台收歸國有 行政法院為虎作倀!

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協會副理事長 ...

11 個月 ago

總統絕對多數決,改變扭曲的民主

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  汪...

11 個月 ago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