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UBER爭議的藥方

北大博士  曾志超

近來政府面對UBER事件處理態度丕變,引發上百計程車包圍行政院癱瘓周邊交通,以抗議UBER違法營業。在共享經濟的浪潮上,如何兼顧消費者選擇多樣性、市場公平競爭與合法納稅等面向,已經成為各國政府共同面臨的挑戰。

共享經濟興起

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或稱分享經濟)近年來因網際網路的普及已經躍居顯學,《經濟學人》指出「在網路中,任何資源都能出租」,也就是資源的擁有人將閒置資源的使用權,透過網路平台與APP,短暫的交給他人使用,讓資源取得更有效率的利用,資源的擁有人也能獲取一定的利潤。UBER與AIRBNB就是善用共享經濟的佼佼者,已經帶動全球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

以UBER為例,其建構一個平台,媒介乘客與司機,讓需要搭車的消費者多一個選擇,也可以找一般的私人轎車,UBER再從中收取手續費。UBER帶動跨領域的競爭,費率比計程車更加彈性,私人也可輕鬆進入市場獲取利益。消費者亦可加價選擇高級進口車,享受尊貴且奢華的服務。

UBER對傳統管制的挑戰

共享經濟固然帶動相關領域的產業發展,但也同時衝擊到原有產業的生態。例如UBER就讓私人汽車搶占計程車的市場;AIRBNB服務也讓民宿侵蝕旅館的生意。縱然UBER宣稱是提供「共乘」服務,與計程車提供的服務不同。然共乘是指駕駛人因與乘客要到同一個地點,順道讓乘客一起共乘分攤成本,而實務上UBER卻非如此,而是專為乘客送達特定地點,並收取車資,與計程車的服務並無二致。

相關規範在立法之初,並未考慮共享經濟的存在,使得傳統規範難以適用在新興的共享經濟上,以下為UBER所產生的幾個問題:

一、司機資格:各國對計程車與其駕駛均有一定的規範,我國也不例外,根據《計程車駕駛人執業登記管理辦法》、《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等規定,無論是計程車或租賃車的司機,其都須持有小型車職業駕照,並須辦理計程車駕駛人執業登記證,還有年齡、健康(定期體檢)、禁止兼職其他運輸業、未曾觸犯特定犯罪、營業區域等限制。然UBER對於司機的要求相對有限,只要求21歲以上,並備有普通小型汽車或以上的駕照、良民證以及無重大交通肇事紀錄即可。

二、固定與彈性費率:根據《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第96條之1之規定:「中央或直轄市公路主管機關,為加強計程車管理,得邀請相關機關、團體代表、學者專家及社會公正人士等組成計程車諮詢委員會,就計程車客運業、計程車客運服務業、計程車運輸合作社之管理事宜提供諮詢,其設置要點由中央及直轄市公路主管機關分別定之。」換言之,計程車係採固定費率,不得任意調整。相對而言,UBER則是採彈性費率,業者可以任意調整費率,之前還曾推出免費或打折搭乘活動。

三、納稅問題:UBER每趟服務,系統都會抽成25%車資,利潤相當可觀,但是UBER交易係透過信用卡付款給荷蘭的UBER總公司,屬於境外交易,政府目前無法就其交易課稅。在台登記的台灣宇博數位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宇博數位」)主張僅負責品牌推廣、司機服務,故只針對Uber荷蘭母公司給予的「傭金」繳納營業稅。形成明明UBER就在台灣營業,政府卻課不到稅的奇特現象。

四、消費者的保障:由於UBER的司機或消費者所交易的對象,都是位於荷蘭的UBER總公司,所簽屬的定型化契約,無論訴訟繫屬法院、賠償責任均偏向UBER一方,萬一發生爭端,對消費者或是司機皆相當不利。

我國制度調適建議

面對共享經濟的挑戰,各國的做法各有不同,有些國家採取較保守的作法,需嚴守既有的法令;亦有國家採行比較開放的態度,透過制度與法規的調整,將共享經濟納入規範範疇。UBER也是如此,德國、法國及南韓等國即認定其違法,不得進入該國市場;相反的,中國大陸七月底就推出《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時辦法》預計於今年11月1日施行,讓當地網約車服務如滴滴出行、Uber都能合法化。

至於我國是否要承認UBER的合法性,民進黨政府一直沒有定論,早在競選期間蔡英文就曾倡導運用到寬頻網路與電子商務、共享經濟及創新創業等新興領域結合所衍生的寬頻紅利。交通部長賀陳旦就任前也曾在「想想論壇」發表文章,內容中提及,「主管機關大可以請Uber提出其他城市處理的作法,公諸社會,看看多數人怎麼理解這類資訊,是接納?是反對?靜請使用者決定,官員不必替民眾作主。這不是不負責,反而是不隱藏資訊,主動與民眾討論新生事務,這才是有專業、有擔當的官員!」

然而,新政府上任後,似乎忘了選前的主張,未思考如何創造雙贏的結果,囿於計程車團體與立法委員的壓力,主張依現有的法令強力取締UBER,甚至投審會還決議要求其撤資。後來在民眾及輿論的反對下,又急踩剎車,投審會改稱待行政訴訟結果再議。政策會如此反覆,凸顯政府對共享經濟未有深入思考。

本文以為,共享經濟為全球不可逆的趨勢,與其採取圍堵的作法,不如檢討既有的法規制度,將其納入管制之中,一方面讓消費者可以多方選擇最有利的消費方式;一方面又要求UBER符合法令,讓UBER在台合法經營,與既有的業者得以公平競爭;政府亦可徵收到稅收,如此才是共享經濟下應有的思維。

反對UBER的論者不乏主張,台灣的計程車司機收入低,而應禁止其進入市場與其競爭。論其實際,我們應反向思考,若是UBER類似平台較有利可圖,也可讓計程車司機加入與其相近的服務,相互可跨入對方的市場。

針對UBER的管制,本文認為法令應朝向以下方向修正:

第一、要求UBER落地:如前所述,UBER主要爭議源自於該公司的營運模式,消費者與司機都是透過荷蘭的UBER總公司交易,而非與在台的宇博數位公司交易,宇博數位並非UBER在台灣的分公司,充其量只是協助UBER推廣其服務的公司,所以宇博數位主張其只就UBER提供的傭金部分繳稅並無違法。即使消費者或司機與UBER發生爭議,也與宇博數位無直接關係。職是之故,欲處理UBER問題,首先應要求UBER在台設立真正的分公司,並以台灣分公司為主體從事UBER服務。

第二、跨境電商繳稅:網際網路時代,跨境電商交易十分頻繁,國際間已經針對此類交易提出管理措施,我國營業稅法等稅法至今尚未有針對跨境電商的規範,故應盡速修法將其納入規範,如此才有法可供依循,要求UBER、AIRBNB及AGODA等跨境電商在台繳納營業稅與營所稅。

第三、強化司機的管理:UBER司機提供載人活動,事實上也是屬於營業行為,對其司機也應要求較高的要求,可考慮一併適用對計程車司機的管制措施與資格限制(例如:需擁有小型車職業駕照、營業登記等),或是另外訂立相對應的管制。

第四、保障乘客權益:UBER收取高額的服務費用,卻在契約中規避責任顯屬不當。故應強化UBER的責任,分擔相關風險。例如:要求UBER在國內投保乘客及第三方相關責任險,提供完整且正確的駕駛人與汽車資訊。

第五、資料管制:UBER交易模式係透過APP與網際網路進行,交易過程有大量的數據資料,與傳統的計程車有很大的差異,亦應納入管理。首先,其數據資料庫應設在台灣,至少在台應有備份資料庫,政府才可能在必要時,得以取得相關資料,作為管理與課稅的依據。發生爭議時,也能即時調閱出系爭事件的相關資料,無須耗時費力地遠赴荷蘭總部調閱資料;其次,相關資料處理,亦應符合我國《個人資料保護法》的規範,對乘客、司機等個人資料詳加保護,避免侵犯個人隱私;另外,也應要求UBER等提供共享經濟的業者加強資訊安全的保護,防範駭客入侵或是資料外洩。

第六、放寬計程車的管制:在強化UBER的管理的同時,也應同時檢討計程車的管制的必要性,鬆綁不必要的管制,才能與網路叫車平台從事公平競爭。例如,計程車費率、車色以及經營區域的限制等。政府亦可提供技術、人才與資金的協助,鼓勵原有的計程車進入網路服務市場,輔助運將搶佔網路經濟的商機。

結論

科技創新帶動新的產業發展模式,一個有為的政府應隨時與時俱進,以開放的胸襟迎接新經濟的來臨,不時調整管制模式與法規鬆綁,但新興業者也不能打著新經濟的旗號,就可規避納稅等責任。政府應訂立一個合理的遊戲規則,讓新舊業者都能在此進行公平競爭,消費者也能增加選擇的機會。

viewpointtaiwan

Recent Posts

台積電與日本合作深化快跑,是因為美國助推?

科技力智庫執行長  烏凌翔  ...

11 個月 ago

民進黨執政下只有人民被電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1 個月 ago

國民黨會在立法院強力監督政府

學術工作者 徐惠 (閱讀全文....

12 個月 ago

新國會應該全力掀開民進黨八年執政遮羞布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2 個月 ago

中投、欣裕台收歸國有 行政法院為虎作倀!

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協會副理事長 ...

12 個月 ago

總統絕對多數決,改變扭曲的民主

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  汪...

1 年 ago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