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媒體人 卓亞雄
缺地問題其實是政府自找的。無遠見、無計畫開發的工業區閒置面積驚人,但仍持續徵收土地闢設工業區,結果是想要地蓋廠房的不如意、長草的工業區一大堆。更糟糕的是政府漠視不法,經濟部合法登記的工廠八萬出頭,佔用農地的違章工廠13萬家,該繳的稅費、安檢全免,缺地嗎?
缺工是事實,怪年輕人好逸惡勞或許說得通,不願屈就低薪、高汙染風險的工作環境,加上低薪人力已被60餘萬外來移工替補,雇主樂得降低人力成本。該檢討這樣的惡性循環是怎麼形成的?我們的勞工政策、人力政策全然未預見嗎?為什麼不能打造台灣成為低耗能、高附加價值的智慧產業鏈?
人才外移擋不住
缺人才,與其怪大陸的惠台政策,不如面對磁吸的事實,且這局面會愈發險峻。人才常態本就是超越國境、跨國移動,台灣若提不出誘因,只拚命想辦法設限、防堵,將徒勞無功。現況已不是缺高端人才,連明日之星也加速移出台灣,台灣最優秀的高中畢業生湧赴大陸讀大學就是顯例。
五缺、六缺怎麼形成?核心原因在蔡政權缺乏施政能力、品德,茫然亂竄。
首先,缺乏宏觀、前瞻全局的領導中樞,處處示好,都想獲得掌聲,結果必然遭到唾棄,勞基法修法對週休二日、彈性工時的一改再改是個顯例。選前是照顧勞工弱勢的天使,就任後不斷地向資方傾斜,造成抗爭不斷。領導人以勞資天秤作為支點,必須謹守中立,任何決策自己需有定見,之後妥善溝通,不可以到處討好、示好,惹來一身膻。
部會缺乏橫向溝通,各自為政也大傷政府功能。這兩年來烏龍戲碼不停的上演,經濟部強勢凌越其他部會不可取,但未見行政院起任何平衡作用。例如,這兩年空汙幾乎到了民不聊生程度,行政院多次宣稱將把修《空汙法》列最優先法案,但空汙總量是環保署說了算?還是經濟部同意才算數?「會商」、「會同」吵個不停。
再如農地違章工廠農委會基於糧食安全認為必須取締、拆除,但經濟部、地方政府卻頻頻發聲認為應就地合法。高海拔南投清境太多的違法民宿,地方政府盡然想特別為其劃設風景特定區,一舉合法。類似的例子都斲喪施政的衡平與穩定,會叫的小還有糖吃,公平正義已然無存。
官員謊話失誠信
官員老是講些人民都不信的話也很傷政府權威。例如副閣揆宣稱「平均月實質薪資」近六萬元、誰相信?台中不見大度山,屏東不見大武山的嚴重空汙,環保署長卻說「空汙改善提前達標」,你相信嗎?經濟部保證不缺水、不缺電…,這話可以脫口而出嗎?
缺乏中心思想的領導中樞,要做太平官保住烏紗帽,關鍵鐵律是不出鋒頭,被人看見。不客氣地說,行政院30多個部、會、署,民眾叫得出首長大名的有幾個?當多數首長都秉持不做不錯、安心為官的心態,你能期待蔡政府嗎?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