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能源部落格版主 陳立誠
蔡政府登場滿週年,正是檢討其能源政策的好時機。
廢核與台獨同為民進黨兩大神主牌,蔡政府能源政策將「非核」列為其能源政策首要目標不足為奇。但近年減碳又成為全球顯學,台灣也向國際社會提出「減碳承諾」。所以同時要達到減碳與非核就成為蔡政府能源政策的兩大目標。
蔡政府的能源政策就是環繞著這兩大目標所制定。因為現有三座核電廠每年可發400億度無碳電力,所以2025年現有核電全都屆齡除役後,必須由再生能源增加400億度電力來添補此一巨大無碳電力缺口。為此蔡政府只好大力推動太陽能,離岸風能,地熱及氫能發電,並都訂下了有數字的硬指標。
但即使新增400億度再生能源電力只能勉強填補無碳核電缺口,無碳電力最多「打平」,碳排最多持平,沒有達到「減碳」目標。由蔡政府上任的2016年到2025年,因為綠電400億度己達飽和,任何增加的用電需求都必將由火力發電供應,碳排必然增加,所以電力一定要維持「零成長」。
電力不但要零成長,一定還要減少用電才能「減碳」,所以推動「智慧電網」以節電也成為減碳手段。但以上兩者,還是遠遠不能達到減碳目標,只好再使出殺手鐧:大力規劃火力電廠碳捕捉與封存(CCS)。針對智慧電網及CCS也都提出了有數字的「硬指標」。
民進黨在總統大選前提出的新能源政策及蔡總統上任後親口提出的共有九個在2025年要達到的「硬指標」,在此不妨一一檢討。
1.地面型太陽能裝置2000萬瓩(20GW)
要裝設20GW太陽能需要300平方公里土地,大於台北市面積。目前盤點全國各種可能設置太陽能之土地約80平方公里,其中還有30%是「水域空間」。即使有上兆元閒錢裝置20GW太陽能,在地狹人稠的台灣,找得到土地嗎?
2.地熱發電裝置200MW
200MW地熱發電建廠成本近500億元,上週國內首座民營地熱電廠環評過關,總裝置容量100MW,但不論技術或融資都面臨巨大挑戰。
3.以綠能製氫後將其降溫液化輸往日本
全球並無類似要虧大錢的無腦規畫,純為異想天開。
4.增加再生能源發電400億度
檢討上述各項綠能發展困境,即知此為「不可能的任務」。
5.電力零成長:
去年尖峰用電與全年用電量雙雙成長。單單一年尖峰用電成長即超過2.5%,似問到2025年要如何達成電力零成長?
6.智慧電網節電100億度
花費千億元在全台裝設智慧電網,依歐盟經驗,可省電25億度,而非100億度。
7.以碳捕捉與封存(CCS)減碳1000萬噸
目前台電目標為在2025年以CCS減碳100萬噸,因地方居民反對已面臨極大困境。信口加碼10倍,是極不負責的喊價。
8.降低燃煤發電佔比至30%
現有燃煤機組加上興建中的林口、大林5部超超臨界燃煤機組在2025年可提供全台45%用電。除非蔡政府要封存花費2500億元建成之大林、林口兩電廠並將現有燃煤電廠提早除役,代以極為昂貴的燃氣發電,否則燃煤發電佔比降為30%是痴人說夢!
9.減碳4000萬噸
此一目標是要配合國際減碳承諾。但由綠能開發之困難,電力零成長,智慧電網,CCS及降低煤電佔比等目標均不切實際,已知絕無可能達成。
檢驗以上蔡政府能源政策的九大「硬指標」發現無一可以達成,全部跳票。令國人驚懼的是蔡政府死不認錯,一意孤行,變本加厲的推動將帶來十兆元災難害死台灣的能源政策。
蔡政府對國人嚴正質疑無法迴避,不可裝聾作啞而應坦誠向全民說明。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