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 薛承泰
自認為是最懂得溝通的民進黨政府,2016年5月執政後宣稱用一年時間進行改革,立即成立「年金改革委員會」,並進行了20次會議。接著舉行4場地方的座談會與一場國是會議,宣稱凝聚共識。很不幸,這一年樣子做足,所呈現的卻是一路紛擾與衝突。
蔡總統在第一次「年改會」致詞時指出,年金改革「已經急迫到現在不做馬上會後悔」,並表示「這是歷史包袱、制度問題,這不是個人問題」,她進一步指出「(過去政府)只是政府單方面推動改變很難成功」,所以「這次年金改革採取由下而上、擴大參與原則,建立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對話平台,讓社會各界都能透過代表闡述意見」。這些話道破年金問題的糾結,令人不解的是,當國民黨4年前啟動改革時,即有機會一起面對歷史共業,共襄改革之盛舉;執政後也可站在前人肩上往前推動,改革就不會那麼急、那麼亂!此外,目前政府的作為,和蔡總統的指示,不正好相悖嗎?這一年來我們至少看到了以下八大缺失:
1.謙卑不見:民進黨勝選取得政權,鄙視過去政府所為,一副捨我其誰大話說盡;改革啟動沒多久即處處碰壁,只好自圓其說,最後拿出的改革內容,了無新意,只有霸王硬上弓。
2.嚴人寬己:2012年底作為在野黨要求當時政府3個月提出軍公教勞改革版本;自己執政後卻要花一年時間進行社會對話,至今仍只見公教版本。嚴以待人寬以待己,改革步調沒有邏輯,對於政府財政最大負擔的勞保,仍在閃躲!
3.推諉責任:2008年勞保年金化修法過程,扁政府率先將給付率由精算應為1%提升至1.3%,開啟競價之門,最後通過為1.55%,已經決定了2027年基金用盡時間。兩黨當時都為了解決勞保與國保之競合所產生的擠退,不料帶來後面更大的財務問題,將責任推給前人,缺少解決共業的誠意。
4.轉移焦點:任何制度都很難通過時間的考驗,特別是我國人口變遷尤為快速,面對改革不能光指過去制度設計不良,這不僅否定了歷史脈絡意義,也對於特定族群產生不公對待。宣稱改革是為了年輕世代,卻沒有實質改善作為,引發年輕人將其低薪,歸責於軍公教所產生的剝奪。
5.亂槍打鳥:「財源不足」是改革主因,政府卻誇大了「行業不平」與「世代不均」,帶來族群衝突與世代緊張,其代價遠高過於改革本身,且無助於後面世代。
6.缺少配套:目前版本仍無法因應長壽效應,以降低所得替代率為手段,會增加老年貧困現象以及社會的不穩定,政府配套在哪裡?
7.失信於民:年金改革仍須符合情、理、法,「合情」乃「退休時所領取年金要能反映工作時所繳」,而不能只拿不同行業來比誰領得多?誰的所得替代率高?造成族群間的緊張。「合理」是希望政府能說清楚各基金財務問題的癥結以及解決辦法,而不能光用「砍」來維持基金平衡(減法原則),更不能忽略政府應有的責任(加法原則)。最後,如果政府不能守法,失信於民,即便通過修法卻可能種下社會亂源!
8.沒有願景:改革應分階段進行,首先處理行業內不公,再來調整行業間不平,最後才能進入三層級退休保障制度,以減緩世代不均問題。因此,第一階段應將各行業內部改革版本同時提出,才能繼續走第二階段,而不是先公教後勞工,那只是個障眼法。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