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死刑與廢死之外的新選項 ─ 死緩參審法庭

台北地檢署檢察官   林達

鄭捷迅速槍決,讓我們發現執行死刑之時間,實可長可短。此長或短之時間,取決於法務部長羅瑩雪女士一人。

鄭捷之死,猶如「斬立決」;鄭性澤之未死,猶如「斬監候」。遇廢死者之王清峰部長,則一律「死緩」。遇死刑支持論之曾勇夫部長,則依序槍決。此「人治」之「死緩」,對比於彼岸刑法「法制」之「死緩」,奇哉!

死刑與廢死勢同水火,是否無法相容?筆者不揣淺薄,提出一個全新的概念設計─ 「死緩參審法庭」。謹本於刑罰目的與人性尊嚴,拋磚引玉,供諸君共議。

進入新概念以前,筆者先就若干廢死論者提出的傳統配套作法 ─ 「不得假釋之無期徒刑」,此制不可採加以說明。

「不得假釋之無期徒刑」早已受到德國聯邦憲法法院1977年判決(BVerf GE 45,187)的批判,該判決指明「被判處無期徒刑的受刑人,原則上仍應重保有重新享受自由的機會,此乃合乎人性尊嚴的刑罰執行的前提要件。」歐洲人權法院也多次批判「不得假釋之無期徒刑」違反人性尊嚴。可見這個做法的正當性備受質疑。

實務獄政管理上,「不得假釋之無期徒刑」更不可行。因為,當受刑人表現再好也沒有任何酬賞,再壞也不能施以更重懲罰,無異於賦予他無限自由、恣意妄為,甚至賦予他殺害任何一位獄友或管理員的權力。四年多前,死刑犯王志煌只因獄友拒絕幫他傳紙條,竟趁機拿筷子捅進對方腦顱報復,檢方只能再以殺人罪起訴。但王志煌應該不會在乎吧。

人因懷抱希望而活;若毫無希望,與死何異。把人關到老死,告訴他永遠沒指望了,剝奪他一切的希望,有些廢死論者認為這比死刑更能達到刑罰的效果,這樣出自捍衛人性尊嚴的廢死論者的口中,實在突兀。更弔詭的是,這種做法最後被懲罰的恐怕不是無期徒刑犯,而是監獄管理員和他的獄友。(如果有人認為可以永遠讓他獨居,那他可能對獄政管理還不太了解。)

若能將人性尊嚴與人性動態發展的假設,納入一種全新的機制,並且獲得民意的支持,「死緩參審法庭」或許是一種新的嘗試。我們可以試著將實體法上的死刑緩刑措施,和程序法上的人民參審程序加以組合,發展出解決死刑存廢問題的新模式。

此制度有四個重點:

第一,法院判決死刑同時諭知緩執行二年;

第二,每兩年召開一次「死緩參審法庭」交由人民參審判決;

第三,人民參審可作出「執行死刑」、「再緩執行二年」或「減為無期徒刑」等三種判決結果;

第四,「執行死刑」與「減為無期徒刑」之判決必須全體一致決,若無法一致決即宣判「再緩執行二年」。

法院判決死刑同時諭知緩執行二年

此制度下,法官宣判死刑時,法律明定自動宣告緩期執行二年,此二年乃法律之明文,並不因其犯罪情節、目的及動機而有所增加或縮短。緩執行二年之原因有三,一是以「法制」的不變期間取代法務部長之「人治」的不確定期間,二是等待社會民粹的激情稍微降溫並觀察死刑犯之態度,三是搭配後續「死緩參審法庭」及修復式司法之理念。

在此略述修復式司法之理念,此係近年來各法律先進國家之新興思潮,司法院及法務部也開始推動。其理念在協助被害人家屬與被告彼此諒解,消弭怨恨。其實在殺人罪也一樣,例如北捷殺人案之被害人家屬難以取得賠償,更對被告及其父母充滿怨恨,另一方面被告父母或親屬同樣承受許多屈辱與怨恨,面臨孩子將被處死的無助,要怎樣道歉與和解,遑論做出賠償呢?受刑人將被處死,雙手一攤擺爛等死,死刑犯的父母或親屬也只能陪著等死,不抱任何期望,轉而自我否定,難以從被害人家屬的諒解得到晚年的救贖與解脫。有沒有甚麼方法可以給彼此都留一個機會呢?死緩參審法庭就是這樣的設計。

每兩年召開「死緩參審法庭」

死刑緩期執行二年屆滿時,法院應組成「死緩參審法庭」,由新的合議庭三位法官及六位人民參審員構成,共同對該名死緩犯進行量刑裁判。法庭除應審酌刑法第57條情狀外,並得綜合審酌緩刑二年期間的態度與表現、是否做出賠償或道歉、是否有重大社會貢獻、再社會之專業評估等條件,最後選擇判決「死刑」、「減為無期徒刑」或「再緩執行死刑二年」。

合議表決權數的設計將是關鍵。若判「死刑」將立即執行槍決,若判「減為無期徒刑」則數十年後可能假釋。這兩者判決結果影響重大,必須九名成員一致同意,才能作出這兩種判決結果。若九名成員無法取得一致決,則自動宣告「再緩執行死刑二年」。

要讓九名成員達成一致決的「減為無期徒刑」判決極度困難。可以想像,除非死緩犯作了具體賠償,得到全部被害家屬的原諒,或做出感人而巨大的懺悔或貢獻,才有可能獲得九名成員的同情。而且死緩犯將要經歷一段非常漫長的努力。就算虛偽作假,也必須通過無數次「死緩參審法庭」的嚴酷考驗和尖銳質疑,而你我都有可能成為參審成員,可以自己判斷真偽,但至少給他一個機會呈現。(各位有興趣可以去看看刺激1995那部電影)

要讓九名成員要達成一致「死刑(立即槍決)」也不太容易,但若死緩犯擺明了想死,甚至愈發猖狂,殺害同囚或管理員,專業評估也證明無法再社會化,所有參審成員都一致決定「死刑」,再對這樣的人執行死刑,社會矛盾也不至於太過激化。畢竟他自己都說不想活了。

但是,若九名成員吵翻天,無法達成一致決,那審理結果就自動成為「再緩執行死刑二年」。先送回去繼續關著。

每兩年召開「死緩參審法庭」是保留死刑的可能性,也同時保留活著的可能性,迫使其自己決定,是否要選擇自我了結,還是接受獄政管理與人性教化,以及開啟修復式司法誘因的人性手段。可以預期,每個案件都不一樣,一切都是動態的,而絕大多數案件都將作出「再緩執行二年」之判決。如果始終都是「再緩執行二年」的判決,實質上將是「不得假釋的無期徒刑」,因為仍保有一絲存活的希望,所以獄政仍可管理,也不必擔心可能違憲。

此制度鼓勵積極向善,嚴懲擺爛到底。因為「死刑」和「減為無期徒刑」都如此難以達成,這兩個極端的結果就如同尖刀和蜜糖都抵在眼前,要吃甚麼自己選擇也自己負責。受刑人在面對兩年一次審查時,必須承受莫大的煎熬,也懷抱一絲希望。而這個煎熬與希望,是法律所明定的,不倚靠法務部長的決絕或憐憫。表現好就有糖吃,表現不好繼續熬,表現極度惡劣就讓他求仁得仁。

廢死者的善良與盲點

其實,即便在已無死刑的國家,也偶會出現令人髮指之殺人犯,而不時出現恢復死刑的呼聲。嚴格而言,廢死之主張並不只是避免冤案,反而是殺人案罪證明確時,國家的道德立場是甚麼。僅僅廢除死刑,改為「不得假釋之無期徒刑」,這個作法未必有足夠的道德高度。

「死緩參審法庭」寓含了人性尊嚴的精神,因為國家的道德立場應當預設人性是可引導向善的,而監獄的主要功能就是矯治。但「不得假釋之無期徒刑」與死刑一樣,都認為受刑人已無矯正可能,同樣蔑視其人性,雖然不想看到有人被處死,但卻又把他們棄為垃圾不願回收,任由長期腐爛發臭。

廢死者假設「不得假釋之無期徒刑」是一種「永久隔離」,其實只是天真與虛幻的想像,只是眼不見為淨,把問題丟給監獄而已。因為「永久隔離」只是隔離在監獄圍牆內,我國監獄收納總人數近6萬5千人,大型監獄容納數千人之譜,根本是一個具有完整人際網絡與生態互動的小型社會,還有工廠上課放風活動、寢室管理的幹部制度、親友接見等交流互動。長刑期犯人與短刑期犯人時有衝突,更衍生許多監獄次文化,如果再加入「不得假釋之無期徒刑」會產生更多矛盾衝突,這絕不是高喊一句人性尊嚴就可以擺弄過去的。

另一方面,直接廢死也是一種自廢武功的行為,猶如面對潛在的滅絕者卻放棄行使正當防衛的權利,卸下了對付社會公敵的武器。畢竟,今天不存在惡人不保證明天也不會出現,死刑論者未必缺乏憐憫心,或許他們也是哀憐明天潛在的被害人家屬,希望保有這個最強硬手段的機會。理性來說,一群善良的綿羊怎麼會有充分把握,能永遠關好一頭凶狠的惡狼呢?更何況,這些綿羊有時也會被抓進去,跟這頭絕望的惡狼關在一起。

死刑現制的僵化與靜態人性觀

現制的死刑也確實殘忍。國家刑罰的目的在於預防與矯治,但死刑徹底否定了矯治的可能性,也否定人性動態發展的未來性。然而,人為萬物之靈,有其稟賦與天性,都有無限發展可能性,這應當是國家與社會的道德立場與基本假設。再從和解心理學來說,許多被告(或家屬)在偵查中不願意和被害一方和解,起訴到法院卻和解了,其實是因為認知到定罪的可能性大增。還有很多被告即使一二審被判有罪還是不和解,因為還沒三審定讞,心裡還想要賭一把。偏偏常常賭輸,收到判決一切已成定局。再者,審判及判決更常受到民粹激情干擾,多年後確實有受刑人改過與懺悔的案例。

筆者以為,死刑的制度設計應當保留某種彈性,不是全有(廢死的必須生),也不是全無(死刑的必須死)。我們要找出一種制度可以彈性保留未來一切動用方式的可能性,「死緩參審法庭」便能調和這個可能性。而且,若被告在有罪判決確定後,仍有機會透過和解與懺悔獲得減刑,便是可能讓被告與被害方雙贏的機制,也是鼓勵人性向善的機制,更是修復式司法應該努力的方向。

再者,死緩和立即執行死刑相比,提供給冤案足夠的緩衝執行時間,使其可在死緩期間內提出再審、非常上訴或爭取赦免。以最近的鄭性澤案,或先前的蘇建和案為例,其不執行槍決的死緩是來自於法務部長一人的恩賜,不如改制仰賴「死緩參審法庭」之人民公決,更能獲得法治之保證,以及提供每一個案之公平對待。

催生一種符合人性尊嚴的新制

人性尊嚴是國家的法律和道德要求,良好的機制應該寓有隱惡揚善的傾向,死刑缺乏隱惡揚善的制度傾向,廢死者主張的「不得假釋之無期徒刑」同樣缺乏,且甚至鼓勵擺爛。「死緩參審法庭」提供減為無期徒刑之可能,乃欲藉由減刑之誘因,鼓勵死緩犯改過自新,反省悔過,並盡最大努力彌補被害家屬,也讓社會樹立多一些正向案例與故事,引導人心向善。

筆者冒昧提出此兼融與折衝之制度,希望能在死刑與廢死的二元對立之外,提供一個更符合人性,能保有各方優點的新選項。最末,諸君若覺法院過於恐龍,不如自己來參審;司法院正在推動的觀(參)審制,涉及認定事證、適用法律及沒收量刑無比複雜,不如先試推此制(只涉及量刑)。最後也希望拋磚引玉,期盼有更多新創想注入我們的社會。

viewpointtaiwan

Share
Published by
viewpointtaiwan

Recent Posts

台積電與日本合作深化快跑,是因為美國助推?

科技力智庫執行長  烏凌翔  ...

9 個月 ago

民進黨執政下只有人民被電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9 個月 ago

國民黨會在立法院強力監督政府

學術工作者 徐惠 (閱讀全文....

10 個月 ago

新國會應該全力掀開民進黨八年執政遮羞布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0 個月 ago

中投、欣裕台收歸國有 行政法院為虎作倀!

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協會副理事長 ...

10 個月 ago

總統絕對多數決,改變扭曲的民主

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  汪...

10 個月 ago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