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勞動部部長 陳雄文
隨著公、教、勞年金改革草案陸續送進立法院審議,議場外的衝突與對立又逐漸的升高。而標榜「最會溝通的政府」,在面對陳抗民眾的「夜宿圍城」行動時,竟毫無任何溝通、對話,更缺乏「同理心」,取而代之的卻是層層堆疊的蛇籠與拒馬。很遺憾的,政府對於年改過程中所有的異議,並沒有展現絲毫「理解的態度」,而是把人民的憤怒等同於「脫序行為」,一方面將街頭抗爭「無限上綱為暴力」活動,以做為動用國家機器的藉口,另一方面,則極盡所能的「污名化」軍公教退休人員,以及將所有主張不同意見的人都標籤為「反改革」。
相對於勞保採取較為溫和漸進的改革方式,政府對於軍公教人員的年金制度改革,不僅手段過於粗暴,且無視於其退休制度的一致性。先是宣示軍人年改將單獨處理,接著對公教人員祭出拉長平均薪資採計期間、延後起支年齡,以及大幅調降所得替代率、18%優惠存款歸零等激烈手段,多管齊下,刪減政府過去所承諾公教人員的退休所得。問題是,同樣是為了解決各職業別年金財務的困境,但採用的政策工具卻寬鬆不一,除了刻意分化各職業別團體、打壓公教人員外,對於整體年金制度的永續發展實無太大的助益。
不僅如此,政府為了遂行其懲罰公教人員的目的,甚至不惜違反信賴保護與不溯及既往原則,片面以「公益大於個人信賴利益」做為侵害人民既有權益之主張。而最令人憂心的是,一旦這樣的「說詞」成為法律上的慣例,恐將賦予政府假公益之名行掠奪人民財產之無上權力。況且對公教人員而言,政府雖代表全體人民的利益,但同時也是公教人員的雇主。因此,政府所強調的公益性,究竟是轉移雇主責任的便宜行事,或是真損及大多數人的權益,實仍有待進一步釐清。再加上民國84年以前的退撫舊制,以及18%優惠存款等政策,也就是多數人所謂的「恩給制」,本身即蘊含薪資延遲給付之概念,而既然是勞雇雙方和議之勞動報酬,又與公益性何干?
大家都知道,政府所採取的「多繳、少領、延後退」手段,並無法真正解決年金財務的問題,更無法確保年輕世代未來都能領得到且領的足夠。基本上,所謂的「世代公平」只是假議題,因為對「確定給付制」而言,只有世代互助,並沒有世代公平。倘若今天在職人員得以世代公平的口號要求刪減退休人員的給付,是否未來新進人員同樣也能以世代公平為理由,要求刪減目前在職人員未來的退休給付?如此惡性循環之下,不但違背了確定給付原有制度設計之精神,更喪失了世代互助之意涵。與其說是訴求世代公平,還不如說是世代鬥爭來得較為貼切。因此,這樣的改革,不是一場以年金改革為名的荒謬劇,不然是什麼呢?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