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評論人 星河旅客
接近大選敏感時刻,假新聞在這次大選中也會是各選舉人間唇槍舌戰的重要議題(工具)之一。
自川普當選以來,假新聞這個議題就不斷被搬上抬面討論;隨著社群數位媒體日益蓬勃發展且數位教育觀念處於落後的局面,假新聞傳播的速度及其影響層面,已非是傳統單一機構可以掌管控的範疇,必須跨部合作並責成專門組織,才有機會在假新聞造成傷害前釐清停損。
為了迅速澄清不實新聞,行政院在官網成立即時新聞澄清專區,主要是針對媒體報導中不實或是投書反映數據與事實不符之處加以澄清。雖然此立意是好的,但是後續澄清效果及是否有民眾點擊閱讀,卻很難得知。
該即時新聞澄清專區自107/1/3 ~108/4/11共計1383筆資料,點進去看看,可以發現有不少外交部重複發文,甚至點選連結過去之後,根本已無相關資訊。這樣的澄清有何效果可言?
再者,現階段較容易造成的傷害的假新聞,以網路傳播型式居多,即時新聞澄清專區卻仍是以針對傳統媒體所刊登、播出的新聞進行澄清。然而,不同傳媒的滲透率及閱聽大眾不同,行政院在官網成立的即時新聞澄清專區,其實只有宣示效果,藉以向外表示政府的確有澄清假新聞的作為,但其實存在意義不大;或許未來大選正式起跑後,會有比較多政治上的用途吧。
有關假消息之負面影響,筆者猶記得當初921大地震之後1個月內,很多假訊息流竄明言何日何時會有另一波大地震,搞得人心惶惶,該時段還真很多人躲在空曠處避難。若是有心人士藉由社會事件加以操弄,透過即時的網路傳遞,可能更加一發不可收拾。
近日,政治學界所關注的第9版大型民主指標研究Varieties of Democracy(V-Dem)資料釋出,顯示臺灣在遭受外國假消息攻擊嚴重性,政府不可等閒視之。
關於假新聞傳播與規範,或許政府權責機關可以參照歐盟近日由專家學者組成委員會所提出的「AI道德規範」(Ethics guidelines for trustworthy AI)做法。針對網路上流竄之消息(不管是人或是BOT所撰寫),因內容及傳播管道多元,除了由單一公正權責組織監督之外,還必須藉由人工智慧(AI)工具加以分析判斷,儘可能做到第一時間釐清或是導正,不但可確保一般民眾得到可靠消息,亦可有安定社會力量、維護善良社會風氣及提供自由安全的生活環境。
AI工具分析過程必須要符合法律、道德倫理規範及科學嚴謹性,新聞內容及其傳播至少需要確保其可靠性(如提供正反兩面表述等)、維護人權(如避免洩漏個資、網路霸凌等)、社會安全(如嚴禁煽動群眾、鼓勵私刑及未審先判等)及法律義務(如訂定傳播平臺及消息發布者對其內容應負一定法律責任等)等,提供臺灣網路資訊一個多元化、無歧視和公平性的環境。
此外,亦須透過各級學校機關提供定期社區講習活動、網路消息評判教學,養成國人理性分析思辯能力,才能有效防範因假新聞散佈而造成不理性之社會傷害。
臺灣具有自由民主的優良文化,且科技進步,若能凝聚社會共識建立起一套AI新聞處理分析規範及準則,不但可以處理國內假新聞的問題,還能在國際間立下示範性標竿地位,並同時提升臺灣在AI趨勢中的國際能見度,值得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