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教師 林妘軒
上星期五結業式結束,中小學生的寒假即將啟動。學生們相約下午放學後到市中心鬧區逛街、購物,抒發一學期來的課業壓力。筆者問學生寒假打算如何規劃,這個問題恐怕也是許多父母心中沉重的負擔。一個寒假多樣情,寒假過後學生的面容又是何種模樣,慵懶虛度還是成熟蛻變,答案其實你我心知肚明。
在台灣,學生長假的記憶就是學校寒暑假輔導課,沒有輔導課時就是「睡到自然醒」、「電視上網用滿用好」;假期規劃闕如,遑論自我學習。
在歐美,學生利用長假時間進行專題研究、工作實習或從事社區服務。很多高中生或大學生藉由工作實習找尋自我未來的定位,更藉由社區服務了解到許多此前不了解的事情,對認識世界、為人處世非常有幫助。
他們也會抽出時間去打工賺錢,但這個時期的打工並不一定真正是為了支付自己的生活費,而是一個獨立人格養成的過程。
如法國,許多學生利用長假去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進行參觀學習,增長知識,18歲以下的人可以在這些場館免費自由出入。近年來法國也興起了一股「工業旅遊」熱潮,各地方的工廠企業接待來自各地的學生,讓他們從參觀中加深對民族歷史和傳統的了解,更進行一系列的職涯探索。
在日本,中小學生常利用長假成群結隊去野外或古蹟遊玩,親近自然,並了解成長土地的歷史。這些學生手中都有老師細心規劃的學習單,引導他們學習,涵養關懷土地的情懷。教育主管單位也扮演積極組織者的角色,舉辦博覽會或創造比賽讓學生參與。
在新加坡,標榜創新價值的具體作為就是編列經費讓學生在假期時申請短期出國交流,培養國際觀,走出自己的舒適圈。
台灣的孩子真的很苦!每天念著厚厚的教科書,接受老師刁鑽艱深的試題磨練,學習背負著父母和老師的期望,罕見個人的想法主張。即便學校寒暑假輔導課結束,還有補習班的課程招手,也難怪台灣的學生放假時什麼都不想做,只想用睡覺、看電視或上網的方式來無言抗議學習的疲累。
更別說,每年寒假開始,高三生還身處水深火熱的地獄中,準備著一週後上場的大學學測。考完學測後還要在農曆春節時準備推甄備審資料,身心緊蹦,假期遙不可及!
我們要想想:希望學生學習的景象是什麼模樣?教育改革不斷推陳出新,但大多數老師或家長依舊僵化的教育心態,死背學科知識的思維依舊荼毒學生。學生能用瑣碎的學科知識來面對高變動的複雜社會嗎?學生能用冰冷的分數來處理人際相處的微妙問題嗎?
外國教育的月亮不一定比較圓,但台灣教育在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態度真的該好好學習外國。
pic by<a href=”https://www.freepik.com/free-photos-vectors/background”>Background vector created by Brgfx – Freepik.c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