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時事評論

高雄產業必須轉型

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林士清

探討地方派系分合的問題,不僅牽動地方政治權力的遞嬗,也是研究台灣地方自治的核心議題。2010年《地方制度法》修正通過,高雄縣市合併成局大高雄的新政局,市長陳菊連任三屆高雄市長,堅持福利國概念的施政措施,讓花媽的民調支持率屢創新高。然而,高雄城市發展的情況,卻不如期待。究竟瓶頸為何?筆者聯想起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用一句:笨蛋,問題是經濟!讓波灣戰爭結束後聲望如日中天的老布希總統競選連任失利。而高雄的問題也出在經濟,筆者最為關注者乃「產業轉型」之痛。

金屬與石化對高雄的美麗與哀愁

高雄市自從1966年設置加工出口區以來,成功創造產業群聚效果也帶動高雄當地的經濟發展及勞工就業,後來隨著臺灣經濟轉型,成為台灣產業出口導向的經濟典範。至70年代基於國家產業結構升級和基礎產業自足的政策考量,政府開始以國家資本導入原料取向之鋼鐵、石化和造船等基礎工業,而這些基礎產業的設立也吸引了一連串中、下游相關產業投入。

此外,以金屬製品產業為主體的工業區陸續設立,而憑藉石化及金屬材料上游基礎工業蓬勃發展的區域優勢,也孕育出其他縣市難以超越的金屬及石化製品兩大應用產業。

是以,高雄是全台灣金屬及石化製造業發展重地,在全台灣產業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事實上,傳統產業不一定是低附加價值產業,例如,高雄地區在運輸工具、機械、紡織、飲料、橡塑膠業附加價值均高達30%,與資訊電子產業不相上下。

從製造業中心走向消費級中心

隨著台灣經濟發展的變遷,高雄的傳統產業在1980年後大量外移,進入產業結構與經濟體系的調整期。目前高雄製造業研發主要集中在電子零組件業、化學材料業、基本金屬業以及石油及煤製品業、電力設備業以及一般運輸工具業等產業;因此,金屬製品業、石化產業及造船遊艇業可作為高雄重點發展產業,並與東協地區存有產業連結的機會。

長遠來看,高雄必須從製造業中心走向國際級消費城市。扶植貿易商及完善物流、金融系統產業發展是經濟建設的推動力,有了產業的挹注及投入,才能創造就業及稅收,建立差異化的特色。

釐清高雄城市發展之定位

依據高雄地區的產業分佈情況來看,目前仍是以鋼鐵金屬、石化、造船業、加工出口等相關產業為主要生產力來源。而以產值來看,高雄地區仍以二級產業的比重最高。三級產業主要分布在高雄地區的市中心區,二級產業分布在高雄地區的外圍和周邊,一級產業則廣泛地分布在合併前高雄縣境內區域。期待新任的高雄市長及其市府團隊,清楚地確認城市定位,瞭解跨越國界的商業行為與城市競爭,活化產業經濟、強化在地優勢產業,在全球城市競爭中取得優勢。

viewpointtaiwan

Recent Posts

台積電與日本合作深化快跑,是因為美國助推?

科技力智庫執行長  烏凌翔  ...

9 個月 ago

民進黨執政下只有人民被電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9 個月 ago

國民黨會在立法院強力監督政府

學術工作者 徐惠 (閱讀全文....

10 個月 ago

新國會應該全力掀開民進黨八年執政遮羞布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0 個月 ago

中投、欣裕台收歸國有 行政法院為虎作倀!

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協會副理事長 ...

10 個月 ago

總統絕對多數決,改變扭曲的民主

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  汪...

10 個月 ago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