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公務員 陳建明
眼看穩定的選情居然被一個又窮又禿的賣菜郎打得潰不成軍,氣急敗壞的民進黨彷彿出現了「集體焦慮症」,哭點突然降得很低。繼小野後,包括綠委、賴清德、花媽、陷入苦戰的候選人,大家哭成一團,都可以組成好幾團「五子哭墓」了。
獨派學者也急了,把矛頭指向蔡英文,撰文痛批蔡剛愎自用、自以為是、聽不進任何相左的意見,就跟「葬送奄奄一息北宋的王安石」同一個人,並直指2016年是第一次「民意海嘯」,今年縣市長選舉是第二次,2020年將會是第三次。
儘管如此,蔡英文態度依然倨傲,完全不承認自己才是問題癥結所在,睥睨一切地又打了一副「民主危機牌」,強調這場選戰「不是統獨之戰,而是民主價值保衞戰。」這番話彷彿在恫嚇台灣人,想要民主就只能選擇民進黨,難道這就是蔡英文所謂的「台灣價值」?如再對照這兩年來種種違法亂紀的所作所為,蔡英文口裡的民主也未免太廉價了吧!
事實上,由「韓流」引發的民意海嘯,可以透過葛雷威爾《引爆趨勢》這本書得到啟示。原本大眾蘊釀已久的情緒,經過一些人的身體力行以及一些小事件的不斷重複,會突然像流行病般爆發開來,人人爭相模仿或爭相追隨。
換句話說,高雄市民嗨的並不是國民黨起死回生,而是以庶民之姿的韓國瑜,抓準了人們這幾年下來看不到未來的苦悶情緒,以及對執政者的徹底失望,把零零碎碎的民怨彙集成一股「民意海嘯」,藉由登高一呼的「星星之火」,蔓延到北中南各縣市的「燎原之勢」。這說明了「韓流」的形成是源自民意趨勢,絕不是花媽所形容「只不過是網軍力量、特定幾個媒體幾乎24小時吹捧、造神」簡單幾句話就可以輕易帶過。
再者,「討厭民進黨」之所以會成為全國最大黨,正證明了民進黨的主要對手已不是國民黨,而是「民意」,民怨高漲才是民進黨這次選情低迷的真正源頭,何況許多台灣民眾早已超越藍綠傳統意識形態的桎梏,望「變」心切。
其實選民已給了民進黨完全執政的機會,然而經過2年半下來,映入眼簾的只有為一黨之私的各種清算鬥爭與貪婪無度,民眾失望之餘再次扳倒執政黨已不是不可能,縱然韓國瑜落選,這股「韓流效應」也將延續到2020總統大選。遺憾的是,蔡英文和民進黨始終不願面對真相,光只會以假新聞、境外勢力等藉口掩人耳目,甚至傾全黨之力用各種奧步集體霸凌韓一個人。
當渾身上下被人塗滿各種色料的韓國瑜前往北檢打算以訟止謗時,卻在最後一刻決定不告了,以體現他對「和解包容」的堅持,這就是氣度、胸襟和雅量。相對民進黨一向「待人以嚴、律己以寬」與滿腦子仇恨鬥爭的格局,韓不但幫民進黨上了一課,同時也帶給了台灣人若干啟示,政治只是一時的,寬大為懷才是真正的「台灣價值」。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