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陳冠甫
媒體報導,這兩天因農曆過年需求量大增,市場「雞蛋荒」仍未解除,消費者也反應蛋價飆漲,但上個月底產地價其實已從每台斤36.5元高價連降兩波約4元,雞農說可能是蛋商彼此加價調貨,零售端轉嫁給消費者。
只是自上月中開始,地方已傳出缺蛋、蛋價上漲的問題。特別是一般民眾生活周遭已能感受到蛋價上漲,不少早餐店紛紛打出蛋類餐點「加五元」或「無蛋減五元」的告示。
相對業者對物價反應迅速,反觀農委會的步調就顯得有點慢半拍,直到月中新聞見報輿論開始抨擊才趕緊連同養雞協會、蛋商公會共同召開記者會澄清,目前雞蛋仍在合理價格,如果市場端有不當哄抬,將循相關機制調查送辦。澄清內容老套樣板不說,對於漲價於事無補。
顯然在經過去年各種水果受到新聞影響的漲價之亂後,農委會還是學不乖。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早在2018年中起蛋價年增率漲幅就飆升,隨著年關將近、需求大增與冬天雞產蛋量降低的關係,就算沒有禽流感疫情,蛋價也一定漲高。這是早在預料中的事。
或許外界無從得知農委會是否早有因應方案,但就結果來看顯然是失敗,也感受不到政府的努力。倘若擋不住物價,也至少要讓民眾看到政府作為。直到媒體大作文章才姍姍來遲開記者會解釋漲價原由,根本比不上民眾買早餐時直接被漲五元的感受。
此外,每次業者漲價似乎都有一定的理由,但漲價真的是為了反映真實成本嗎?消費者感受到的往往是「漲價快、降價慢」怪現象。這次不以較便宜的產地批發價為例,直接選擇消費末端較昂貴的超商洗選蛋售價,一盒10顆包裝才漲價三元。傳統早餐店即便加上基本開銷單顆多收五元,是否合理確實很有討論空間。
雖然要加多少才能填補漲價虧損,可能得憑業者的良心,然而消費者經過這麼多次漲價風波其實也不是笨蛋,現在就看政府有沒有把握穩定物價,以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公開資料來看,排除年前固定有的新聞稿外,上一筆新聞稿還停留去年九月,等於有三個月沒更新;既然新內閣剛上任,應該是個很好的開始,拿出點作為給民眾好印象。
部分媒體也不用見獵心喜刻意加油添醋,煽動民眾搶購雞蛋,企圖造出另一波搶購潮炒高價格。再來怪罪政府施政不利。某種程度上這是種拉鋸,在新聞和引導式報導間要取得平衡。只是在後真相的時代,民眾連買個蛋都要停、看、聽,也真是很辛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