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跨部門改善文學發展

9 6 月 , 2017  

社工師  居隱

近日台灣官方辦文化會議收集民意,改善包括文學在內的文化發展,筆者有志成為職業圖文工作者,對相關議題作過研究,認為如要改善,需官方跨部門分工合作:

一、文化部:

近年閱讀風氣調查提到,台灣民眾較少買書,反映閱讀風氣不盛,但筆者通勤、旅行常看乘客,用紙本書、報紙、雜誌,及電子書閱讀器、手機閱讀文字作品,其中不少是借的,認為調查方式有改善空間,對此可仔細定義什麼是閱讀?如何調查才可得到精確資料?

由於現有文學發展依賴補助,建議簡化申請流程、重新檢視關鍵績效指標。筆者曾申請文化部補助,要送10份紙本計畫書,很多文學獎限紙本投稿,在資訊科技高度發展的台灣很奇怪;有任職出版社的文學界前輩提到,接受官方補助需統計宣傳活動數、參加人數,但實際不一定能帶動營收、閱讀風氣,覺得不合理。

重要的是,台灣辦很多文學獎,希望提升文學發展、帶動閱讀風氣,但到現在有具體明顯成效嗎?反而造成部分文學界前輩,看徵文獎項認為只有散文、詩、部分小說才是文學,也依賴文學獎獎金,不積極吸引更多讀者欣賞作品,辦文學獎會有用嗎?

二、通訊傳播委員會:

現在很多媒體為維持人氣得到營收,只向成名圖文工作者邀稿,即使對外開放投稿,給的稿費偏低甚至沒稿費,影響新手圖文工作者發表機會、經濟收入。建議輔導媒體提供部分欄位,或開發企劃專欄,給新手圖文工作者發表,並鼓勵積極宣傳增加閱讀率,可享有廣告分紅,讓媒體確保營收也能安心開發特色。

三、教育部:

筆者常看文學界前輩認為,暢銷作品就是媚俗,也怕商業化影響文學專業自主,且感受不到文字的力量,能帶來任何改變,而出現無力感。既然現實社會仍有營利性質的書店,反映文學發展已有且要商業模式支持,加上台灣官方負債嚴重,還要投入經費顧其他政策,文學總不能一直依賴補助吧。

既然很多想從事圖文工作的人,想就讀大學中文系,建議調整課程內容,引入實務課程搭配職涯設定,讓文學界不用擔心商業化影響專業自主,吸引更多讀者帶來改變,而感受到文字的力量,文學才會永續發展。

四、勞動部:

雖很多文學界前輩認為創作不能教,但筆者依幾位職業圖文工作前輩經驗,改善製作方式、開發投稿版面、訂出版計畫書,提高效率得到較多收入,表示創作一定能教!只是現有職訓課程除劇本創作,幾乎沒圖文工作相關課程,期待能多辦,教如何設定目標讀者、調查閱讀需求,了解電子書格式、行銷原理,及著作、言論相關法規,並提供職訓生活補助,讓有志從事圖文工作的人,安心充實能力,帶動電子書產業、開發外銷版權。

另外從事圖文工作,需敏感心思有助找點子,但面對收入較不穩、讀者批評這類負面事件,易造成內心壓力,影響工作表現甚至自殺,雖現有「工作與生活平衡補助」可給企業單位,請心理諮商、社工專業人員提供員工協助方案,卻只限雇用的員工才可用,但大部分媒體、出版、經紀業者,是跟圖文工作者簽約合作,沒辦法提供補助,期待未來放寬。

至於部分圖文工作者為得到收入、找點子、開發人脈,兼職當上班族,建議鼓勵企業單位用彈性工時,只要上班該做的事做好做滿,就能提早下班製作圖文作品。

五、衛生福利部:

很多圖文工作者是自由工作者,只是現有社會保險制度,交的保費比企業單位員工多,給付卻不一定較多,怎麼算都很虧。

如想學英國知名小說家羅琳,接受社會救助安心製作作品,不好意思,台灣社會救助資格很嚴格,成年人如沒其他狀況,都當作有基本工資收入,即使接受社會救助,如不去找工作、接受職訓服務,就得取消資格。

另外很多圖文工作者,不一定了解有哪些社福服務,及對他們的影響,宣導時要用圖文工作者能懂方式說明。像是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徵收範圍包括執行業務所得,但除對社福、稅務有概念,不然不一定知道稿費、版稅也算執行業務所得,結果實行後,引起不少文學界前輩抗議。

面對這種社福體系,難怪很多想從事職業圖文工作的人,鬧過家庭革命造成內心壓力太大,是不是該提供心理支持服務?至於很多身心障礙朋友想接觸文學,卻面對不少障礙,可鼓勵文學界授權出版點字書、有聲書方便視障朋友閱讀;辦文學宣傳活動可請手語翻譯、聽打員協助,方便聽語障朋友了解現場狀況。

六、銓敘部:

現有公務員服務法規定,公務員可投稿發表文創作品領稿酬,但不得作商業宣傳。由於從事文創工作要夠有名,較能得到能養家收入,很多文創工作者受限經濟、親友要求壓力,或所學直接相關行業特性,只好去當公務員。

但台灣文字工作前輩倪采青,訪談台灣出版業者整理的《過稿力》書本提到,很多出版業者希望作者有行銷能力,甚至願意配合宣傳,問題來了,如因當公務員不便配合,就不易變身職業圖文工作者,怎麼辦?既然台灣有高階官員,鼓勵公務員開發「第二職業」減少依賴退休年金,那就放寬兼職限制吧,用事先報備,必要時審查就好。

,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