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辦公室研究員 孫榮富
募兵新制係國防部於民國100年12月30日宣布,自民國101年1月1日生效上路的一項倉促決定。也就是:中華民國83年1月1日以後出生之役男自民國102年起,改徵集接受4個月常備兵役軍事訓練。馬政府為了證明政策沒有跳票,國防部長急於回應:民國83年次以後的役男服4個月軍事訓練役,不受任何影響、沒有改變。
事實上,民國101年國防部曾表示:完全募兵新制是國家重大政策,不會改變也不能回頭;民國104年卻表示:民國105年還必須再徵兵23,100人,顯而易見,這種趕鴨子上架的選舉政策,不能說完全沒有問題!
問題之一,在這個募兵新制規劃下,就民國83年1月1日起出生者僅需服4個月的兵役,那麼就以學齡時間來看是有其不公平的。我國同一年級內的學生多數會有跨年度的情形存在,但民國82年底出生的大一生則因些微之時間差仍需服役或替代役,將易產生個人求學或就業規劃之機會不平等。同學期畢業!卻不同人生命運?根本是天堂或地獄,當兵一線間!
問題之二,兵役制度是一國之大事,是一個國家關於公民參加軍隊與其他武裝組織、承擔軍事任務或在軍隊外接受軍事訓練的一項軍事制度。放眼全世界各國,兵役制度的施行取決於國情莫不以國家安全需求為最重大考量。但是,我們中華民國募兵新制的推動卻是建立在「消化義務役男超溢員額」的基礎上!
其實,國防部自民國98年起協同內政部,幾乎每2、3個月就計算1次役男來源、有多少部隊編制、義務役需求等,認為義務役役男人數於民國102年會開始超溢。也因此,國防部規劃於民國104年開始實行募兵制。照現在的結果看來,完全證明了國防部的精算量化發生嚴重的評估失誤。
問題之三,在政府財政方面,募兵新制將會加重負擔。以2013年為例,在沒有完全募兵的條件下,中華民國為了維持21.5萬人的軍隊規模,就佔用10.5E美元的國防預算,但在未完全募兵之下,英國則以68.911E美元去維持19.5萬人的軍隊規模。況且,英國人口多出台灣三倍,人均GDP高出兩倍(國家財政財力平均下的個人財富),所以才能夠以多出台灣6.5倍的國防預算支持募兵制度,用英國國防預算為標準,中華民國最多只能招募不過4萬人…
問題之四,總統馬英九過去曾表示(民國101年8月31日):推動募兵制會使經費增加,因此要採取不同戰略,建立不對稱與創新戰力,用較少經費產生更大效果。但是,根據國軍人才招募中心的資料顯示,職業軍人的福利若以志願役專業預備軍官來看,受過基礎教育後,服預備軍官現役5年,基本薪資42,710元;志願役專業預備士官則是受過基礎教育,服預備士官現役3年,基本薪資3,4470元,在在都比新鮮人起薪來得高。推動募兵新制的經費並沒有用在刀口上!
倘若,仍要執意推動完全募兵制,還有個最大後遺症:讓軍人被賦予神聖使命的經社地位給「反進化」了!據國內人力銀行調查發現:超過5成(58.9%)受訪上班族羨慕志願役軍人工作,而女生羨慕度的比例更高達66.9%,這樣的結果已顯示出,我國國軍及軍人在經由錯估推算、社會連動性影響、以及個人擇業不公平的相對不滿心理下,將由量變而質變的過程,弱化並幾乎淘汰了傳統上人人崇敬的神聖的經社地位,讓軍人從志業轉變成一種職業!
難道,這種趕鴨上路的募兵新制還能繼續落實嗎?現在正值2016年總統大選的關鍵時刻,不妨就整個募兵新制進行一次全面性的檢視或調整罷,也是一個可以考量的政策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