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時事評論

財政懸崖與人口外移:高雄產業轉型的陣痛

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林士清

高雄自19世紀末開港,日治時代發展為港埠城市與軍事要地,有「港都」之稱,並在20世紀中葉後成為臺灣南部政治、經濟及交通中樞。相較台北市猶如公主般地被呵護,高雄的困境如同小媳婦,高雄市民對於縣市合併升格的態度仍然曖昧,普遍亦認為對高雄的城市競爭力也是助益有限,超過一半以上的土地,至今仍然是國有,港口、加工區、工業區、中油、軍事基地,瓜分高雄,甚至連產業發展的自主性,都操控在台北手中。長期來看,高雄作為台灣第二大都會的優勢是否發生變化?

筆者想先從三則數據,分析高雄地區的發展概況:首先,人均負債,高雄市1年以上債務未償餘額為2304.02億元,短期債務未償餘額為272.21億元,平均每位市民負擔債務9.27萬元,是全國第一名;其次,人口數據,高雄市人口外移情況,連續5年出現下滑,統計5年來人口減少9,697人,台中市人口已突破270萬,5年內可望高於高雄;最後,花媽的施政滿意度,根據世新大學「六都市長施政滿意度與負債危機調查」結果,高雄市長陳菊的執政滿意度以70.6%奪下六都第一。從高雄的經驗顯示,人均負債與人口外移的數據呈現,與市長施政滿意度似乎是拖勾的。

人均負債可以推估高雄面臨的「財政懸崖」,並非帳面上的負債數字或像苗栗縣政府發不出薪水的困境。而是高雄市府過度的財政支出,造成市府財政嚴重惡化,導致高雄地區企業投資及民眾消費意願大幅降低,故高雄在產業發展頓呈現惡化,經濟成長將掉入痛苦深淵中。另外,高雄市的人口數的成長已進入高原期,每年僅有小幅度的成長,北高雄地區則因為近年商圈及豪宅特區的崛起,人口數成長並往左營區及鼓山區聚集。相對的其它地區人口為減少狀態,而南高雄地區衰退最嚴重,尤其以苓雅區及前鎮區為重,南高雄因可開發土地少,人口大量往北高移居,原先高雄市區恐出現人口老化情形。

近年來,高雄地區陸續有大型公共建設,高雄國家體育場、高雄巨蛋、愛河整治、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海洋流行音樂中心、高雄鐵路地下化,以及已通車的高雄捷運、臺灣高鐵,使高雄的產業不再獨重工業。尤甚,高雄個別產業發展仍有亮眼的表現,例如,台灣遊艇製造業目前世界排名第6,全台灣共33家遊艇廠其中17家位於高雄,全台遊艇外銷產值占80%,市府亦想透過以整合遊艇產業製造、五金零件及物流等上中下游產業形成產業聚落,並強化南部地區就業市場。又例如,高雄推動太陽光電績效斐然,高雄市光電設置同意數達332件,目前為台灣光電設置同意數最高的縣市。

石化產業的去留成為高雄城市治理的關鍵,目前高雄二級產業的比值仍有將近五成,且石化工業的周邊就業人口有約40萬人,隨之而來的公安、環保問題成了近年來高雄市民的關注,特別在爆發氣爆事件之後。然而,高雄市長陳菊的施政滿意度依然居高不下,市長魅力及治理能力,恐怕煞羨全台其他縣市首長。長期來看,倘若花媽亦面臨任期將至或可能隨時北上組閣,筆者認為高雄面臨財政懸崖與人口外移的險峻挑戰,如何帶領高雄脫離產業轉型陣痛期,或許是下一任高雄市長責無旁貸的挑戰。

viewpointtaiwan

Recent Posts

台積電與日本合作深化快跑,是因為美國助推?

科技力智庫執行長  烏凌翔  ...

11 個月 ago

民進黨執政下只有人民被電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1 個月 ago

國民黨會在立法院強力監督政府

學術工作者 徐惠 (閱讀全文....

12 個月 ago

新國會應該全力掀開民進黨八年執政遮羞布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2 個月 ago

中投、欣裕台收歸國有 行政法院為虎作倀!

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協會副理事長 ...

12 個月 ago

總統絕對多數決,改變扭曲的民主

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  汪...

1 年 ago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