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許惠琪
國文課課審會推翻國教院版本,降低文言文比例為35%到45%。這想必會引來更強烈的反彈力道。但個人認為「量」不是問題,「質」才是重點。
經典頻率必須與時代共振,才能延續生命,而最容易與當代交融的,當屬情志書寫一類,例如:〈項脊軒志〉與陳芳明〈霧是我的女兒〉同是親情懷想。蘇軾〈寒食帖〉與蔣勳同名作,談書藝精拙與人生窮通的辯證。但傳統學術的最核心,在建構政治理念。不論高中國文、或大學中文系,在這方面的著力卻較少。
傳統學術所謂的「文」與“literature”不全相應,「文」是《論語》所說的「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是《文心雕龍》所說的「原道、徵聖、宗經」,「文」當然重抒情展志,但其宗旨更是期許成就個人德行,上達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理想。
個人這學期在大學教《四書》中的《大學》,「大學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古人認為政治是領袖修身而後以道德感召天下的活動,較不強調監督、制衡等制度。教學上必須與當代憲政理念進行比較,才能切合現況。
談當今仿效西方的憲政理念,或許嚴肅,不過通過一首歌卻趣味盎然。近日Kuso版的「那些年龍介一直追的清德」以及「『腐城』小幸運——我的議會時代」,搞笑影片最後一句精要點出當今憲政理念:「一生監督你一人」,西化政治理念出於對執政者道德的不信任,仰賴「監督」、「制衡」,地方行政首長與議員分權(例如:謝龍介在台南市議會拿布袋戲偶「秘雕」質詢賴清德),中央則行政、立法分立(所以Kuso歌曲最後,謝龍介說:你在行政院等我,天涯海角,我一定拼立委,追你追到底,一生監督你一人),一方有規劃、執行政策的權力,一方藉由預算審查、議會質詢做監督。
之所以強調議員對行政首長的監督、制衡,背後的預設是的「性惡論」,恐懼暴君之惡性。所以kuso影片中,謝龍介質詢到最後,總會握著「秘雕」,憤慨地質疑賴清德人品,說:「這就是賴清德!」
在學習單的設計上,我採用隨興作答的加分題的方式,以免給學生過大壓力,題目是:基督教性惡觀,設計出「恐懼暴君」的模式,因而仰賴「監督」、「制衡」的政治制度,有何利弊得失?西方政治學家Eric A. Posner及Adrian Vermeuley在“The executive unbound : after the Madisonian republic .”中,提出了什麼反省?傳統「大學之道」根據性善論設計出「期待明君」的模式,又有何優劣之處?
《大學》是「經典的源流」,但在實際教學上,反不如明清情志文章。不論高中國文科或大學中文系的學術結構,本就是「跨領域」的,本就包含今日一切人文社會學科。與當代各學門相遇、碰撞後,如何構築「『腐城』小幸運——我的議會時代」」所唱的「與你相遇,好幸運」的對話,或許相當值得重視。至於選文比例或許不是最重要的問題。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