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教師 林志翰
教育部長潘文忠宣布,12年國教新課綱以及大學考招新方案確定延後一年實施,將分別在108和111學年度正式上路,現在的小四和國一生適用。潘部長特別強調,僅延後上路的時間,但是過去原訂銜接的時程和內容都不變,高中端107學年度就會全面落實選修制度。
筆者忝為第一線教學現場老師,非常認同新課綱暫緩實施的決定,但是對的事不能只做一半。暫緩新課綱實施的同時,更應全面檢視現有的教育政策盲點,而不是再度「創造」出新的教育口號,掩耳盜鈴。下列幾點意見供參:
首先,新課綱強調三面九項的核心素養,期盼學生能在自動好(自發、互動、共好)的理念目標下涵養出自動會(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的素養,成為一位終身學習者。然而,口號喊得再震耳欲聾,自動好、自動會終究是一個華而不實的口號。
試問,九九課綱不是素養導向的課程設計,微調後的107課綱就會讓學生突然有素養的能力嗎?僅僅透過共同備課,政令宣導的模式,就能讓教師突然產生素養教學的能力,完備學生的素養內涵嗎?「素養」兩字不該被無限上綱成教育的萬靈丹,過去談「能力」、現在談「素養」,實質內容差異何在,教育不該變成文字遊戲。
其次,教育部為了協助高中端發展多元選修課程,落實學生跑班選修,達到「一生一課表」的多元學習目標,教育部編列了1.8億元的預算讓高中端開設多元和適性選修課程。事實上,在升學制度與現有高中師資結構的框架下,發展多元選修的應變方式就是國文課變成了「古文探索」,數學課變成了「推理遊戲」,英文課變成了「國際禮儀」,換湯不換藥,否則升學考試的學科內容如何教得完呢?現有的老師倘若無法開設真正的選修課程,導致授課節數不足,這些老師就會面臨超額或解聘的窘境。多元選修課程的美意在實務操作上就是變相的必修學科課程延伸,1.8億元形同虛擲。
再者,英文老師透過共同備課就能擁有足夠的專業開設其他語言的選修課程嗎?音樂老師透過共同備課就能擁有教授各種樂器的能力嗎?教育主事者不該將共同備課視為萬靈丹,或是老師發展選修課程的唯一解藥。
最後,少子化的浪潮來襲,民國110年的高一入學新生就會跌破20萬人大關,大學考招方案真有朝令夕改的必要嗎?「學習歷程檔案」這個新鮮玩意勢必弄得家長與學生人心惶惶。12國教多元比序掀起的漫天民怨殷鑑不遠,大學考招新方案還要一意孤行,只聽見同溫層盲目讚美的聲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