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工作者 王翔正
「薪資調漲」為受薪者眾所期待的要事,惟偶然一現的薪資調升,幅度仍然有限,隨後引發物價連番上漲的蝴蝶效應,卻可能致使調整薪資有如杯水車薪,甚至相關收支扣減後,反而造成薪資呈現實質負成長。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資料指出,2018年所得收入者(包括受僱者、自營作業者與無業家庭經濟戶長等)共1530.4萬人,所得收入(含薪資報酬、營業淨收入、農業淨收入、利息收入與租金收入等)平均65.58萬元,扣除稅費與利息支出等非消費支出後,平均可支配所得54.77萬元,創下歷史新高。
表面數據看似我國受薪者普遍薪資增加,但數據一公布,網路卻是一片罵聲,很多人直呼無感,甚至質疑數據的正確性,顯見多數人仍在薪資平均線以下游走,長期處於經濟劣勢,平均薪資的統計方法並無法呈現出如今社會兩極化的現象,儘管貧富懸殊拉大,但任誰也不願當拉低平均的人。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資料指出,2018年平均收入可支配所得較2017年增加935元,所得增加固然歡欣鼓舞,但實際上增長金額追得上調升物價嗎?
綜觀幾年來,天災異象頻傳,能源逐漸耗竭,油電雙漲導致物價指數飆高,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2010年至2019年資料顯示,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從2010年1月93.13上升至2019年9月103.01,漲幅高達10.61%,在我國物價翻飛前提下,薪水漲幅跟不上,房價又高到摸不起,致使民眾擁有財物價值逐漸貶低。
此外,縱然基本工資2020年拍板,調整為月薪23800元,每月調漲700元,時薪增加8塊錢,但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顯示,45.5%企業明年擬調高產品或服務售價,將成本反映到物價上。
根據統計,國內有高達300多萬勞工月薪不到3萬,「高物價、低薪資」讓許多民眾不敢消費,尤其是在台北討生活的年輕人,更是捉襟見肘。
隨著外送行業滿街跑與夾娃娃店處處興盛,足見短期、自營、無雇主、以計畫為單位的非傳統工作持續增加,「零工經濟」逐漸改變職場的生態,許多年輕人寧願兼差多份工作,也不願從事無自由的正職工作,惡性循環的低薪環境致使年輕人成為直接受害者。
筆者呼籲政府千萬不可忽略該等經濟現況逐漸惡化,倘若執政團隊只是利用統計數據美化經濟復甦、裝飾國人衣食無缺,實然普遍無感,此一揭示毋庸只是畫蛇添足。
pic by <a href=”https://www.freepik.com/free-photos-vectors/business”>Business vector created by freepik – www.freepik.c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