諍言
民進黨於9月24日召開第17屆第二次全國黨員代表大會,蔡英文以民進黨主席的身分出席大會並在致詞時提出修憲構想,是繼年金改革、司法改革等議題之後,又一項會引起各方矚目的政治焦點事件。惟修憲不但涉及程序的規範,還連結到實質內容的議定,所以蔡英文欲推動的憲政改革仍有不少挑戰橫亙在前。
高難度的修憲程序
首先就修憲程序上而言,依《中華民國憲法》規定須立委總額1/4提議。現在立委總額是113人,而1/4就是29人。所以不光是民進黨團(69人),連國民黨團(35人,其中1人停權中)在國會都能提出修憲案。
接下來的程序是要有3/4立委(85人)出席,出席立委3/4決議。這代表逾立委總席次1/4的國民黨團只要不出席投票,就形同對修憲案有否決權。因此修憲案必須經由國、民兩黨協商獲得共識,才能在立法院投票通過。
假設立法院通過了修憲案,還得公告半年後經公民複決才算數,而通過門檻是有效同意票過選舉人總額之半數。若以2016年總統大選的選舉人總數1878萬作基準,意謂要有939萬張的同意票,這比蔡英文當選總統的689萬票還多出250萬張票。由此可見要通過修憲程序,是一件高難度的事。
修憲的實質內容
蔡英文關於將來修憲的內容勾勒出幾項重點,首先是「憲政體制」,簡言之就是往「總統制」或「內閣制」的選擇。我國的制度設計本是學理上的「半總統制」,但實際運作卻成為有權無責的「超級總統制」。大抵而言,當前握有執政權的政黨會想繼續保有現制,在野黨則欲透過「內閣制」的選舉設計來取得政府部會職位和政策參與權。當前的執政者是民進黨蔡政府,要他放棄現制的利益改採「內閣制」,恐非易事。
再來是「18歲公民權」,雖說把投票年齡降為18歲是目前朝野共識較高的議題,但偌大的修憲案單單處理此事恐不符效益,因此通常會搭配其他議題來包裹表決。比如國民黨想要爭取「不在籍投票」與「閣揆同意權」,民進黨則欲「降低修憲門檻」和「廢除考監兩院」。所以「18歲公民權」議題的最終命運,將會與國、民兩黨對其他議題的協商成敗緊密地牽連在一起。
另外關於「人權條款」,蔡英文僅以一言帶過,未多做說明。惟學界、實務界近年來頻頻倡議將「環境權」( 包含環境知情權和環境參決權)入憲保障,此可作為將來擴充「 人權條款」的一個參考選項。
最後是「票票不等值」的議題,雖說透過立委席次的增加和輔以席次分配的制度設計,可以降低「 票票不等值」的缺失。但民眾對部分立委低劣的議事形象、差勁的問政實力很感冒,甚至覺得這些人是立法院的亂源。因此立委諸公們得做好說服民眾的工作,並以勤於問政來得到多數民眾的支持,才有望修憲增加立委的席次。
結語
由於蔡英文裁示先從自己的黨內開始進行憲改議題的討論,之後再循序漸進拋出相關議題與民眾對話、和社會溝通。就看他日民進黨提出什麼樣的憲改實質內容與配套措施,便可知民進黨是真心關注民眾福祉, 還是謀一黨利益之私的政治團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