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工作者 徐惠
在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的人類動機「需求層次理論」中,一個人最基礎需要獲得的需求,是「生理」與「安全」;接著是「愛與歸屬」和「尊重」的需求;最後才是「自我實現」的需求。
綜觀民主政治的啟蒙,其淵源固然是啟蒙於柏拉圖、洛克、孟德斯鳩、盧梭等諸人的政治思想,但他們也討論到人民所以要「反」政府,並要求「還政於民」,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政府無法滿足人民最基礎的「生理」與「安全」需求。
21世紀前後,許多發展中國家得益於全球化的結果,貨物得以銷售、資金可以流通、人員可以進出、資訊也能夠快速取得,使得這些國家得以滿足人民基礎的生理與安全需求。但也正因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歷程或時程縮短了,這些發展中國家在給予人民基礎的生理與安全需求後,根本來不及認真思考國家發展何去何從,大目標何在,結果只能透過宣掦「小確幸」滿足人民的需求;人民對國家最終發展目標充滿著茫然。
從國際關係理論來看,若一個國家要進行「自我實現」,它可以透過擴張領土、壯大國力成為世界超強的方式來達到。這個理論解釋了美國自20世紀以來的外交政策,以及中國大陸在21世紀初快速獲得經濟發展成績後,企圖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䠇起的目標。
不過,若一個國家想要採取此種「自我實現」的發展路徑,必須建構在物產豐富、制度完善、資源豐沛以及「與他國關係良好」的前提之下進行。
台灣地小人稠,資源欠缺,只能從進口替代到出口替代,以外貿為導向,進入世界市場。若説要討論台灣的國家發展自我實現,很明顯的台灣不會是歸屬在強國這類型的發展脈落中。
另一種國家「自我實現」的可能,則採取類似「瑞士」、「不丹」,在國際社會中「中立」,以不涉入世事的態度,來達到國家自我實現的可能。
因此,關心兩岸發展的學者,也曾有人提出,既然我國是在「兩虎口」之間,何不自行宣佈成為「中立國」,建立成「東方瑞士」,如此便可以保台灣幾十年無恙。
2020年總統大選國民黨慘敗,有學者分析,其中一個原因,即為國民黨的兩岸關係政策。但是與其說國民黨必須檢討長久以來的兩岸關係政策,不如說,我國長期以來所逃避的國家「自我實現」問題,終於在此次的總統大選中,隨著香港反送中議題一起爆發。選民在問台灣的國家目標是什麼?
上述問題,乃是一個大哉問,絕不是「反中親美」就是答案,尚須時日深入探討。但可以確定的是:日前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桑德斯表示,若他當選總統「會在中國侵略台灣時出兵干預」,這也不是台灣國家自我實現的目標,因為這是身為台灣人民,絕對不願見到台灣淪為戰場的另類「自我實現」。因為一般認為,「自我實現」乃是需求理論中所探討正向的發展,哪個政府會把自己帶向自我毀滅的路徑?
但筆者要呼籲,我國處境特殊,棲於兩猛虎之間,「時時謹慎,則不亦自毀,過度自信,則容易敗亡」。執政黨,千萬要避免國家在迷失於自我實現的同時,也走向自我毀滅的終局。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