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工作者 蘇怡和
最近立法院提出的前瞻計畫中的育兒百寶箱受到很多撻伐,為什麼這項在芬蘭廣受該國民眾支持、在台灣網路傳播也一片好評的育兒政策,會有這種同人不同命的差異?
台灣婦女生育率自1984年起下降至低於2.1人的替代水準、2003年下跌為1.23人,跨入「超低生育率國家」之門檻、2010年更跌至0.895人低點,故首期編列1089億元預算的前瞻計畫,也將解決少子化問題列入其中,行政院並提出友善育兒空間建設,其中包括衛福部負責的「0-2歲幼兒托育公共化」計畫,共花費7.9億元;與教育部負責的「3-6歲營造友善育兒空間」計畫,花費11.7億元。教育部政策項目中,預估自2017年,每年提供21萬套育兒百寶箱,協助新手父母準備新生兒照顧物品及瞭解政府相關政策,暫定推行三年,共計6億元。
芬蘭的育兒百寶箱,僅是眾多公共政策中的其中一項,該國雖然稅收高,但對於解決人口老化與低生育率的社會議題,提出了有效完整的配套政策,包含孕期檢查、未成年者醫療補助、義務教育、就業環境、住房津貼、社會支持系統等,讓國民得以無後顧之憂的生育與教育下一代、感受到對未來的期待,這種幸福感出現的關鍵是政策,是這些周延的福利政策讓民眾安心,不是因為一只箱子。
然而,我們的政府卻失焦了,把極高比例的預算放在製作育兒百寶箱,分散了經費投入其他更急迫需要改革的命題。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報告,提升婦女生育意願的因素中,「提供生育津貼或教育津貼」、「提供6歲以下托育費補助」,與「提供鼓勵生育工作環境」,這三項就佔了近七成,由此可見托育與教育負擔的高昂影響生育意願甚鉅,而在第三項職場對於養育孩子者的不友善,又使得許多勞工被迫回歸家庭,而直接衝擊經濟層面,可以歸納出生育率低的源頭與對經濟的擔憂脫不了干係。
政府已啟動各項「樂婚、願生、能養」策略,並統整於「人口政策白皮書」等相關政策中,為何不根據官方明確的數據報告,提出命中準心的因應政策,而要東施效顰的學芬蘭送箱子?人性是如此的,基本層次的需求解決了,其他的附加福利皆可稱為美意;基本需求尚未獲得滿足前,就投入預算做這種「第一份禮物」,叫做作秀、不知民間疾苦、沒有輕重緩急、不懂優先順序的概念,況乎,這還搶了文化局推動Bookstart閱讀起步走政策,要送寶寶第一份禮袋的風采。
再說,經濟有餘的父母,不見得想要用缺乏美感的政府,在奉行以最有利標或最低價格標原則執行公開招標後量產的箱子;經濟不寬裕的家庭,絕對有比箱子更重要一百倍的事情要煩惱。這個箱子,如果在醫療體制、幼托政策、育兒支持系統、教育改革等基本需求面完備後再登場,相信許多父母親都會開心迎接的,否則,巧語絢麗的政策只是露出沒有洞察民意的馬腳。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