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時事評論

職棒增隊是解救台灣棒球困境的良藥?

邱陽

近日,中華職棒大聯盟再次針對擴增新球隊的一事召開常務理事會,並通過《擴編球隊企業資格審查辦法》,新球隊加盟除了必須繳交加盟權利金1.2億元,加上保證金3.6億,經營滿5年不須繳保證金3.6億元,另有地方棒球振興計畫1億,合計需要繳5.8億元,並且母企業必須是成立五年以上的企業,資本額需在新台幣五億元以上。此外,還得提出地方公開聯署支持聲明,取得加入中職聯盟權利資格後,第一年參加選秀,第二年參加選受和二軍賽事,隔年升格參加一軍賽事,也就是意味中職最快要2020年才會有第五隊加入正規一軍賽事。

再來回顧年初三月,台灣隊在2017年第四屆世界棒球經典賽苦吞三連敗並無緣晉級,下屆還得從資格賽打起,引發出台灣全民皆不滿,讓「拯救棒球」幾乎成為國家大事。面對外界對於棒協、中職之間的「內鬥」檢討聲不斷,而這次組隊過程坎坷也是被認為原因之一,讓當時接下振興棒球重任的體育署長林德福規劃未來棒球藍圖定為六都各地擁有一支屬地主義的職業球隊。

單從台灣的環境來談六都設立六隊潛在優勢在於擁有潛在市場發展,北部有桃園、新莊…等,中部擁有洲際、斗六、嘉義…等,南部則為擁有台南、澄清湖等職業棒球場。其中不乏可容量上萬觀眾,離都市不遠,也能影響城市建設發展。像桃園國際棒球場,原本是處於遠離市區精華區,但桃園市政府開放優惠並跟從高雄北上發展的Lamigo簽約合作,成為台灣首例成功的屬地主義球隊,更因機捷通車帶來不少潛在市場的發展性。

這些例子成為《擴編球隊企業資格審查辦法》中,強調屬地主義經營的根據,期望可以達到市政府跟球團的互惠雙利。此外新球團也獲得聯盟給予選秀權的優勢,包括優先選秀權、額外選秀權,以及比一般球團多一名洋將名額,且可以優先和戰力外選手優先議約。單從內容上看來,中職聯盟已經定出確立發展條件,但實際上中職仍然必須面對「是要更多企業進來?還是要維持健康的四隊環境?」的問題。擔憂台灣棒球市場容納有限,球隊一多可能導致獲利減少或變成M型社會,形成高獲利與低獲利的極端現象。

主要是因為中職自2008年因解散中信鯨和米迪亞暴龍,從原本6隊縮減至今維持4隊,想而當然增隊新聞一出,引發各界熱議並期待隊伍從原本4隊恢復到6隊。中華職棒4隊擴成6隊的情況曾經在職棒4年出現過,當時時報鷹和俊國熊各繳了4000萬加盟金入聯盟,但進場球迷總觀眾人數雖有所提升,場均人數反而下滑了13個百分點,現在引進新球隊的同時,也要兼顧到如何開發新球迷。職棒3年是中華大聯盟史上票房最高峰,總場次180場,每場平均進場人數高達7000多人。企業中職市場熱絡,因此,甲組業餘隊伍時報鷹和俊國熊在各自簽下巴塞隆納奧運成棒的代表隊的成員後加入大聯盟,期望藉由球星高人氣在聯盟獲利。奇怪的是職棒4年總觀眾人數從原本123萬提高到160萬人,場均卻下滑到每場6000多人,等於每一場觀眾相比前職棒3年少了將近1000人。

聯盟期待有更多企業進場支持台灣棒球,除了5.8億元的加盟金條件太高外,現今的職棒環境和球迷人數是否能支持更多的球團加入是另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之處。職棒27年比職棒3年180場多了60場達到240場,但平均進場人數5900多人,不及當時職棒3年平均數。顯示離高峰期還有段不小的差距,可能會導致新球團加入後,求過於供而影響票房。

以當年時報鷹和俊國熊的盛況,卻還是難的拉抬票房,企業組新球團進場是美事,但如何開發出新球迷和潛在市場,是中職和投入此項市場的企業,及政府必須面對的挑戰。

viewpointtaiwan

Recent Posts

台積電與日本合作深化快跑,是因為美國助推?

科技力智庫執行長  烏凌翔  ...

9 個月 ago

民進黨執政下只有人民被電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9 個月 ago

國民黨會在立法院強力監督政府

學術工作者 徐惠 (閱讀全文....

10 個月 ago

新國會應該全力掀開民進黨八年執政遮羞布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0 個月 ago

中投、欣裕台收歸國有 行政法院為虎作倀!

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協會副理事長 ...

10 個月 ago

總統絕對多數決,改變扭曲的民主

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  汪...

10 個月 ago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