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磊/獨立評論人
每年一度的228和平紀念日再度引起全台關注,今年也不例外。不能避免是,族群對立的局面再度上演,更有部分獨派團體在當日前往桃園慈湖陵寢以紅漆潑灑棺柩。此事件除凸顯在「轉型正義」的號召下台灣並沒有特別寧靜,反而更為對立,也證明標舉轉型正義是弊大於利,無助於台灣社會的和諧。
本文認為,評論歷史人物功過時,固然無法做到完全中立、客觀,但若以偏概全地抹煞老蔣功卻只是究其過,是掩蓋歷史的真相,也模糊了歷史焦點。為消除這個問題,本文嘗試以另一種角度來評論蔣中正在歷史上的地位。
回顧人類歷史,戰爭使向來是串連各國、朝代的關鍵之一。20世紀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可謂是人類史上最為血腥、重大的戰爭,除造成各國大量百姓死亡,更影響二戰後的國際關係。當時,日本侵略中國,在南京政府的堅持下,透過大量的部隊/百姓與日本展開長達八年的抗戰,並在美軍的協助下獲得勝利。日軍當時約有百萬大軍駐紮在中國,加上大量的中國部隊牽制日本向當時的太平洋、歐洲與美軍、歐陸國家進行作戰,美軍透過「跳島戰術」在太平洋上擊潰日軍的布局。也就是說,當時的美中兩國各在東、西半球分別轉移日軍的注意力,加上2顆原子彈攻擊,日本不得不向同盟國投降,結束血腥的二戰。
因此,以二戰史的角度來論蔣中正的功過不外乎三點,第一,廣大的中國土地與眾多的軍民是消耗日軍的關鍵之一,加上日軍在當時的中國戰線過長,日本於二戰末年更因能源、部隊的數量不足造成日軍疲於奔命。第二,如果不是蔣中正堅持抗戰,日軍便有可能與當時的希特勒進行東西聯盟,將全面進攻西歐的同盟國,造成歐洲全面的潰敗。第三,假如當時的中國沒有堅守抗戰,美軍計畫將3個以上的陸戰師進攻日本九州結束二戰。根據分析,美國極可能面臨失去數萬名陸戰隊,換言之,當時大量的中國部隊迫使日本轉移焦點,無力將更多部隊增援太平洋島上的防禦。
二戰結束至今已超過70年,史家研究、分析已相當透徹,固然麥克阿瑟將軍對於二戰的貢獻早已享譽國際,然不能忽略的蔣中正當時領導國民政府對日抗戰之功。可以這麼說,沒有當時的八年抗戰,美軍不可能以四年的時間擊敗日本,沒有大量軍民的犧牲,便無法阻止日軍前往歐洲與德軍形成「東、西會師」。回顧歷史,向來是後人為前人撰寫,若只是將焦點限縮在台灣一小段歷史的觀點,而無法以更高的歷史角度進行評斷,全世界大概只剩下台灣還落在仇蔣的氣氛中,殊為可惜也非常不解!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