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教師 林柏寬
高雄市一名96歲拾荒阿嬤到福田水餃店用餐,10顆水餃只花了5元,引起網友熱議。阿嬤在媒體鏡頭前感嘆老伴與4名兒女相繼離世,自己只能靠著資源回收的微薄收入換取溫飽,同時還得撫養2名孫子。新聞在媒體版面曝光後,許多人片面猜測阿嬤的坎坷身世與不幸遭遇,想要捐款救助、伸出援手。
輿論熱議,高雄市社會局介入關心,阿嬤的媳婦只好現身說明,自己與2個孩子(阿嬤的孫子)都有固定工作,阿嬤的苦日子已經過去。阿嬤在媒體面前的話語只是片段,「現在」不需要救濟。阿嬤出來拾荒只是為了活動筋骨,阿嬤也被外界的熱情嚇得不敢出門,甚至引來有人質疑該水餃店炒新聞的聲浪。水餃店老闆心灰意冷,喊出願意將店面「一元頂讓」,只求接手的人能用相同的價格照顧需要的人。
佛心老闆做善事的美意沒有錯,阿嬤自食其力拾荒賺錢、心滿意足地吃著水餃也沒錯,紛擾原因恐怕是許多人給予的美意成了無法承載的負擔所致。
台灣社會很有愛心,濟弱扶傾的力量非常強大。但你我是否想過,外人眼中吃著五元水餃的阿嬤看似可憐,但她其實心滿意足;水餃店老闆拒絕外界捐款設置「待用餐」,更說明了他擔憂愛心一旦扯到金錢,許多美意初衷都會變調,橫生諸多紛擾枝節。
這跟中低收入戶、原住民補助的情形有極大的雷同處。因為生活無虞的你我覺得貧窮家庭很可憐,希望挹注金錢資源給他們,反而讓「補助」亂象叢生。
筆者教書生涯至今遇過幾位家庭經濟狀況較貧困的學生,但學生家長們甘之如飴,戮力用自己的雙手打拚賺錢來養活孩子,那種緊緊連繫、患難與共的親情才是你我外人無法想像的幸福。他們人窮志不窮地說著,政府補助經費應該給更需要的人來使用,補助經費才能真正用到刀口上。
台灣長年的經費補助政策有時反而讓美意初衷變了調。校園裡,我們常看到領著補助經費的家長開名車、父母孩子拿高檔手機或使用高級的物品、孩子上昂貴的才藝補習班,所費不貲的花費對比補助的身分,也讓許多老師匪夷所思,感嘆政策美意被扭曲。
就像五元水餃阿嬤一樣,她生活過著很踏實,社會民眾的愛心目光反而擾亂了她的生活。阿嬤認為自己一點都不可憐,她拾荒生活過得很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