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媒體人 蔡孟峰
今年5月中旬以來的的這波疫情,對沉浸於防疫有成假象的政府和人民來說,都有如洪水猛獸一般,來得既快又急,給台灣帶來極大的災難,去年受惠聊勝於無的紓困措施,以及樂觀看待疫情平穩,社會各行業好不容易才恢復一丁點的生機,如今整個疫情仍在持續還未受控,民生經濟更普遍已衰退的災情比去年更為慘重,往後不僅要盼著疫苗能夠來得及時,撫慰民心恢復正常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立法院雖然已經緊急通過「紓困四.○」的條例,總統令2日立即公布,預算上限八千四百億元,延長施行期限至明年六月卅日,政府要簡化流程、儘速撥款,號稱最快六月四日上路。表面看來,政府施政效率突然變快了,藍綠陣營以蒼生為念也不再明爭暗鬥抵制了,但是從5月14日提升雙北三級警戒到全國同步實施以後,全台餐飲禁內用、百工百業完全停工停業,已經撐不住只好提前關門的企業商家不知凡幾,政府官員可知道現況有多慘。
等不到紓困的救命錢,疫苗又不及時,再下去就如台北市長柯文哲說「餓死的會比確診者還多」,的確夠直白反應了現實的民生和社會現象,執政者卻仍然無視,反而認為紓困錢給得快就是對民眾的補償如同恩澤一般。事實上對眾多行業來說根本緩不濟急,額度再多都是僧多粥少,很多商家去年的虧損還沒補上、貸款還沒還清,即使再貸只是雪上加霜,更多的是紓困前都已經先停業了。
去年紓困還設下諸多門檻及要求,最主要的是像旅行業,要切結獲得紓困不得停業或資遣員工,每一家想存活,轉型不成只能硬撐或放無薪假,但經過這一個月以來疫情的反撲,政府要求各行各業不得營業之後,民心的極端恐懼恐怕更是史無前例,再多紓困對於實質民生只是飲鴆止渴,政府更必須要以蒼生為念,穩住民心,接下來要復甦的不僅是民生經濟,連挽回社會民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圖片取自: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10604/1999021.htm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