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疫情延燒,卻燒不出教育部的積極性

8 7 月 , 2021  

學術工作者 徐惠

我國目前已經進入了疫情警戒第三級的第8週了。隨著三級警戒的不斷延長,台灣的學校教育,也經歷了一場從「實體課」轉為「線上課」的大震盪。教育部雖然在五月份公佈了紓困4.0的方案,但是除了「補助」與「津貼」方案,仍然看不到教育部針對學生學習成效落後,有更積極的作為。

關於線上授課後,學生學習成效影響評估之相關研究,國外已有不少。這些研究顯示,學生在面對「長期封校」的情況下,學習成效是處於落後的狀態,而這種現象又尤以社會經濟地位背景落後的孩子特別顯著。根據英國最新的調查報告顯示,英國國小小學生在接受遠距線上教學後,其學習進度是落後正常授課三個月。衣索比亞的孩子在線上授課所學到內容,則是比接受實體授課的少60-70%,而這很可能是因為衣索比亞的網路覆蓋率跟穩定度,不如其他國家好所造成的。

日前在各界的呼籲下,疫情指揮中心已先將中小學教職員,列入優先施打疫苗的對象。此舉,乃是希望至少能先讓中小學在110學年度的第一學期,順利復課。前幾日教育部也已宣佈,中小學教職員將會在9月1日開學前14天完成疫苗接種,因此學校將會如期復課。若9月真能順利復課,學生學習落後的情況,會直接衝擊教學現場,教師該如何面對與解決?這個部份,需要教育部等有關單位進行整體的研擬與評估。

以其他國家為例,資源豐沛的國家,已經展開了一對一或是小群組的線上家教(online tutoring)補救教學工作,希望能讓學習進度落後的孩子,跟得上進度;而資源比較不足的國家,則是趁此機會,採取「課程瘦身」的方式,讓教師有「權限」可以「暫時拋開教科書」,並將更多的教學心力放在「基礎閱讀」與「算術」這兩個部份,而其成效亦不差。因此,教育部應該積極邀請專家學者,訂定出一套從小學到高中職,110年度課程改變應變辦法,協助老師在教學上能預先準備,來面對開學時,學習成效很可能已經落後的學生。

此外,根據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報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最近一份針對英國大學生的問卷調查顯示,英國大學生在學業上「關心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高居排名第三位。可見對於大學生來說,雖然遠距線上學習,具有其方便性(無須通勤,就可以線上學習),但是無法到校與同學互動,則非常容易讓學生感到「被孤立」,進而衍生出心理方面的疾病。因此,當大家都把焦點放在高中生以下的學習成效時,教育部也應該更積極引導各大專校院,挪出更多經費,來評估與關懷遠距教學之學生心理狀態。

許多專家已預言,新冠肺炎對於教育領域所帶來的衝擊,很可能不單單只是教學場地的變化或是從紙本教學轉為數位教材而已。新冠肺炎帶來的衝擊,很可能會讓學校的角色弱化,同時,「非正職教師」投入教學的程度可能更高。在這種情況下,主管我國教育問題的教育部,應該展現出積極性,儘速著手進行新冠肺炎對我國未來教育的變革評估。

(照片來源:自由時報)

,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