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無效改名太阿Q

4 6 月 , 2018  

中華戰略學會 研究員張競

美軍太平洋戰區指揮部為符合當前政治正確,在其新任指揮官交接典禮上,將其名稱更改為印太指揮部。但是在發布新聞同時,又特別強調其作戰責任區、任務屬性、所轄兵力、組織架構與部署態勢都不會改變,等於是招認「印太指揮部」就只是為名而改名。

辛棄疾曾嘆「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辭強說愁」,意涵神似於魯迅在《阿Q正傳》所講精神勝利法;其實到今日,各國為求政治正確,利用改名來自我安慰或取悅特定對象,仍然是處處可見。

透過改名有時是逞口舌之快,存心讓對手心中不快,有時卻是為內部政治消費,或是要與政治教化同步。但不論如何,最後總是無法改變那些讓其不快事物,仍然存在於世間事實。此外,也有為了維持其政治信念,以保持其訴求與願景仍能取信於人,因此須硬著頭皮以某些政治語彙,睜著眼睛說瞎話、閉著眼睛過日子。

當初美國小布希總統認為自己是三軍統帥,天下美軍只能有一個總司令,所以美軍各戰區忙不迭地將總部降級,各戰區總司令改稱指揮官,但其所肩負的實際任務以及其他規範細節都完全不變,將穿了整個改名原因,不過就是讓龍心大悅、求個政治正確。

同樣的,過去希拉蕊不顧國務院職業外交官勸阻,非要呼應馬尼拉將南中國海改稱西菲律賓海,以大國之尊取悅小邦的政治正確,這種作法根本是違背國際社會基本規則,在美國的外交史上留下了汙點。

若有實力作為後盾,要改名不是不可以,而且在改名過程中,亦可進一步展現出本身的國家實力。最具體例證就是韓國要求將首都中文譯名,由漢城改為首爾,整個過程相當順利,亦展現出其面對名稱所作的堅持,確實是能夠讓各方接受。

目前中國大陸要求各國航空公司,依據其政治正確來更改臺灣在訂票系統中之稱謂,儘管國內媒體積極報導白宮就此斥其為「歐威爾式胡鬧」(Orwellian nonsense),作為自我壯膽的安慰劑,但最後成與不成,還是要看各航空業者是否要考量大陸飛航市場,願不願意買北京的帳。

不過大哥不必說二哥,美國全球反恐戰爭為迴避國際法規範,刻意將所逮捕恐怖分子稱為「非法戰鬥員」(unlawful combatant),其實亦未讓國際社會信服。

政治學畢竟不是修辭學,搞政治亦不是光靠騙人一張嘴;綠營執政強渡關山立法、高舉轉型正義之旗,然而,經過實踐後不但未獲社會正義,反讓臺灣社會分崩離析對立加劇,特別是諸多改名之舉,更是受到社會反彈;綠營高層不必怨嘆執政遭逢逆境,各方都看其笑話,從這些冷嘲熱諷透露出,對手或許現在不得不低頭,但是心中永遠不會服氣,而社會對綠營的種重舉措有多少認同,也值得省思。

吾人看到舉世改名都是務虛不務實時,是否該思考主張更改參與奧運名稱,如此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政治操作,是否只是臺獨團體的精神勝利法?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