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作家 黃映溓
已故歌手張雨生〈我的未來不是夢〉這首成名曲,唱出了無數台灣人的心聲,因為,曾經只要肯付出努力,就一定會有相對的收穫,邁向成功之路。遺憾的是,眼下台灣,年輕人的未來,誰還敢有夢?
這幾年,走訪多所國中、高中(職)校長,校長口中娓娓道來,實在看不到台灣下一代的未來!
2014、2015連續兩年的太陽花、反課綱學運新聞事件沸沸揚揚,讓不少職司第一線教育工作的國、高中校長非常洩氣,感到無奈和悲哀。
走過四、五十年代農村社會,轉型到六、七十年代中小型企業,台灣締造了舉世驚嘆的經濟奇蹟,曾幾何時,竟成過眼雲煙,風光不再。
過去20年來,朝野藍綠惡鬥、台灣政黨對立,教育改革雖然滿足家長和孩子百分之百上大學的心願;普設大學的結果,卻降低了大學生的素質水平,有18分就能上大學的考生,還有唸不完26個英文字母的大學生;漠視技職教育的結果,造就出時下大學生甚至碩、博士滿街跑,很多年輕人空有學歷卻毫而能力,更遑論職場競爭力?
時至今日,面對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處境,高學歷等同於高失業率,社會新鮮人不到2萬2的起薪,和鄰近南韓、日本、香港、新加坡大學生平均起薪6、7萬元相較,台灣青年真可說是起步維艱。
校長們私下說不敢再向他們據實以報,告訴他們努力一定會成功。
有校長表示家長漠視技職教育,學生不衡量自已的能力和興趣,只是一窩蜂選擇普通高中,硬是要搶著上一般大學,四年下來,孩子究竟學到了什麼﹖是否能擁有一技之長,具備在社會上和同儕一較高下的競爭力﹖
時下的大學畢業生,學識能力和抗壓度很難與30年前的高職生相提並論。當年的高職畢業生,學有所長,只要苦幹實幹,一步一腳印,總能獨當一面,最後甚至幹到主管或廠長。然而這年頭,大學生也好、碩博士生也罷卻往往連最基本安身立命的舞台都找不到,遑論前瞻未來。
台灣,這個美麗的島國,下一代何去何從﹖年輕世代到底還有沒有未來﹖令人迷惘。檯面上的政客,聲嘶力竭,畫餅充飢。眼下台灣,千瘡百孔,而年輕人誰還敢有夢?張雨生〈我的未來不是夢〉已成絕響,台灣新世代的年輕人,恐怕只能改唱陳淑樺的〈夢醒時分〉!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