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戰略前瞻協會會員 宋磊
海峽優勢,一直以來是國軍所把持,從40-50年代,國軍在美軍的協助下,不但建構強大的海空軍,美軍第七艦隊也一直是台海的守護神。未料局勢劇變,美軍撤離台海,但一時間國軍仍能守住海峽中的優勢。
80年代後,中國海空軍逐漸有長足的進步,90年代在科技的協助下,中國自製的水面艦、潛艦日益精良;21世紀後,中國海空軍在吸收西方軍事科技後,逐漸走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不但相繼擁有第四代、第五代戰機,中國更擁有先進的導彈驅逐艦、巡防艦、潛艦甚至航空母艦。
台灣這時除一再受到國際情勢的壓力,在建軍備戰上,雖然精神戰力仍舊充實,但硬實力確實不斷在下降,總體軍力的數量更是遠不及於中國解放軍。
於此,過往的海峽優勢,無論是靠近福建沿海的優勢,或是海峽中線優勢,在中國戰機、軍艦甚至海巡艇優勢下,國軍未來在建軍備戰上必定遭受更多的壓力,過去所建構的戰略優勢恐將逐一被中國解放軍取代。
從今年開始,中國戰機殲11逼近海峽中線長達10分鐘,我空軍戰機以經國號、F-16等主力戰機進行貼身護航,整個過程雖沒釀成空中意外/衝突,但凸顯中國戰機已有能力在台海中線以東甚至台灣上空做出巡弋甚至挑釁的行為。
中國海軍在航母建成後,「遠海長訓」已是中國海軍常態性的任務;不但如此,過去台灣東部一直以來是我軍的最大戰力保存基地,隨著中國航母戰力逐漸成形,雖然總體實力仍無法和美軍相比,但若要發動一場「局部戰爭」未嘗不行。
相比之下我海空軍不但已在中國海軍的打擊範圍,中國長程轟炸機的遠海訓練更是東部空防壓力不斷加大之因素。
然而最讓外人擔心的是,中國軍艦的數量及年齡皆比我海軍艦隻年輕;雖國艦國造政策已正式上路,但面對中國軍艦以「下餃子」的速度服役,我國海軍在數量居於劣勢,面對的是中國水下戰力的威攝。
因此,從客觀數據來說,台灣沒有挑釁對岸的必要,更沒有發動戰爭的本錢。目前雙方沒有官方互動,不但如此,在美國「印太戰略」的架構下,台灣得到美方不少支持,包括軍購的支持、法案的挺台甚至是美籍議員的情義相挺,無論是有意或無意,這也成為兩岸之間水火不容的客觀因素。
兩岸已從政策、實務、軍事、外交甚至旅遊等面向,進入全面對峙階段,嚴格說來,短期內還看不見任何轉圜;加上美中貿易戰仍舊打得火熱,香港議題的烏煙瘴氣早已是全球焦點;而我方政府在親美態度下,對美中衝突似乎抱持著幸災樂禍的心態,對兩岸間如何採取「避險政策」則不感興趣。過往的海峽優勢已難以保障台灣安全,如果繼續親美仇中,台灣將會有玩火自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