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油輪意外壓縮台灣的廢核空間

18 6 月 , 2019  

研究人員 宋磊

中油租用油輪”Front Altair”日前在中東「阿曼灣」(Gulf of Oman)附近,疑似遭受他國魚雷攻擊釀成巨大損失。雖然中油表示船上人員安全獲救,但已凸顯台灣「能源運輸線」的脆弱性,加上政府執意推動的廢核政策,台灣未來的能源依然充滿變數與危機。

所謂的變數在於,由於我國相較缺乏天然資源,超過九成以上的能源皆須透過遠洋進口,來往的船隻必須穩定往返,能源才能獲得穩定運輸,台灣也才有創造替代能源的空間。

然而,近期伊朗與美國的局勢詭譎,雖尚未釀成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但至今為止,已爆發數次油輪遭受魚雷攻擊而導致船隻損毀,不但已造成國際油價波動,對於仰賴原油運輸的台灣而言,若有更多租借船隻或中油本身的油輪遭受損毀,就可能出現能源短缺,時間一久,更可能進一步導致能源漲價與電力缺損等問題。

放眼國際,主張廢核的國家沒有一個像台灣如此草率、民粹、隨意畫大餅。例如,美國在發生「三浬島事變」後,並沒有主張廢除核能,因為透過核能發電創造經濟發展,已是美國的共識。2011年日本發生311地震,雖然起初日本亦有廢核聲浪,但基於電價成本、能源運輸航道等現實問題,日本政府對廢核有了不同的省思,安倍晉三在2012年年底上任日本首相後,明確表示恢復核能發電對日本的經濟相當重要。

而在經濟發展的旗幟下,中國大陸已計畫在2020年前再增加26座核能新機組;印度為擺脫長年空汙危害,2019年3月13日,美國國務院主管限武和國際安全的次卿湯普森(Andrea Thompson)、以及印度外交部次長顧凱傑(Vijay Gokhale)發表共同聲明表示,未來將在印度建造6座新式核電廠,甚至在2024年前將核能提升3倍,徹底擺脫因石化業所造成的汙染。

從美國、中國大陸、日本與印度的例子發現,這些國家基於經濟發展需求、能源是否穩定供應、改善空汙等多重因素的考量下,決定繼續使用核能電廠,可見廢核聲浪不敵現實。試問:台灣執政當局為何沒有如此政治智慧?

本文認為,對台灣而言,擁有穩定、相對廉價的能源才能有利於發展,廢除核能是錯誤的政策。無論是基於能源運輸線的安全、減碳乃至於發電成本考量,核能才是利於台灣的政策選項。刻意主張廢核,高舉綠能反而恐有圖利廠商之嫌,執意廢核更可將可能會導致台灣能源失靈。

圖說:在中東阿曼灣遭到攻擊的油輪。

Photo by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79678730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