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教師 林志翰
12年國教上路將滿六年,兒盟公布了「2017年台灣學童學習狀況調查報告」。受訪學童中有超過五成出現學習疲勞的情形,甚至有一成三學童更達「學習過勞」的程度,其中以國中生與六都學生較嚴重。
面對兒盟的呼籲,教育部表示八月起將推動「延後上學」政策,至少一週有兩天會讓學生自主討論如何運用早自習時間,不列入出缺勤紀錄。看在筆者眼中,教育主事者依舊活在天上人間,不知學生凡間俗塵的疾苦,幾點意見供參:
首先,無論是延後上學或是彈性運用早自習的時間,考試升學競爭的壓力依舊存在。如果教育主事者認為12年國教免試入學的政策可以翻轉諸多教育亂象,還給學生一個快樂學習的喘息空間,「真免試、真入學」應立即實施,而不是掛羊頭、賣狗肉,假多元比序之名行升學競爭之實。
教育部今年首次試辦了「完全免試入學」,招生兩千三百多人,報名與錄取的人數卻遠遠不及一半。全台灣更有數十所「高對應國中」,這些國中的學生只要願意報名,就可以完全不用參考會考成績的好壞,直接升學鄰近的社區高中職。無奈的是,這些試辦「真免試」的高中職幾乎位處窮鄉僻壤,學生自然興趣缺缺,試辦效果不佳也引不起共鳴。
以今年國中教育會考為例,全台灣約六成五的學生屬於5B或5C,他們其實非常有意願選擇就近入學社區高中或就讀可培養一技之長的高職,而不是與成績中上程度以上的學生在會考制度下競逐明星高中的窄門。一旦都會區的社區高中職開放完全免試,大多數的學生便能就近入學,不必受限於升學考試的桎梏,讓國高中發展出一套六年一貫的學習課程,提供學生進行興趣與職涯探索,更能因材施教、適性揚才。學生學習疲勞的現象就能減緩,台灣學生普遍出現的「低學習興趣」現象便能大幅改善。
其次,全面落實免試入學制度的同時,仍應為學術型的明星高中保留特招的窗口。成績分數不是萬惡淵藪,明星高中本有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讓有能力念書的孩子不必再被「假多元」的比序項目羈絆,別再讓體適能、幹部分數或是枝枝節節的多元比序扭曲考試公平的價值。
最後,專家學者或教育主事者的孩子應該都長大了,不然就是有能力送到國外念書,絕對感受不到現代學生有一種比學習疲勞更悲慘的滋味,叫做「茫然」!
在脫序的會考制度下,每科粗略A、B、C三等級,中間有一大塊超過五成的區塊叫做「基礎級」(B級),考八十幾分跟考三十幾分的學生都在同一等級。在台南區考個優秀的5A++、錯兩三題的成績,只因為作文四級分將敗給5A吊車尾、錯3,40題,作文五級分的學生。要不然就是因為身體狀況不佳,體適能拿不到滿分,只能從國一至國三到處趕場各縣市檢測體適能,舟車勞頓不打緊,只求如願以償拿到體適能比序滿分。
那種「茫然」、「不知所以然」的滋味更勝學習疲勞,可悲的是,這些扭曲的比序制度都是主導教改的專家學者為了「體諒」我們的孩子而用心設計的「教育良方」。包裹糖衣的毒藥,孩子們很茫然無助,教育主事者聽見孩子的吶喊,看見孩子疲憊的臉龐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