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歧視無所不在 說話前多想 3 秒

17 3 月 , 2019  

工程師  魏世昌

高雄市長韓國瑜對引進菲律賓會說英語的白領人才一事,回應會對台灣人心理衝擊很大,「怎麼瑪麗亞變老師了?」被質疑有歧視之意。

筆者認為韓雖不是故意,但凸顯隱形歧視與偏見無所不在。台北市長柯文哲也曾脫口稱新移民是進口來的。前親民黨立委張曉風的「外配、剩女」說引發議論,人權與移民家庭等團體串連,抗議此言論是對外配、種族、階級的多重歧視,要求道歉。

此外,平面廣告引發的種族歧視,更是屢見不鮮。美國清潔品牌大廠「多芬」日前一則廣告描繪一名黑人女性脫下衣服變成白人,引發種族歧視爭議與抵制。就連我們從小用的黑人牙膏,一個幾十年的老品牌,伴隨著大人小孩的成長。對我們來說,它只是個牙膏名字,並不會去多想有什麼其他含意,外國人卻覺得這是種族歧視。

別以為只有弱勢族群會遭到歧視的待遇,事實上,連貴為美國電視脫口秀天后的歐普拉也無法倖免,這位身價將近30億美元的大牌女藝人日前上節目時透露,她曾在瑞士蘇黎世一家精品店買東西,女店員硬是不給她看她想要的包包,因為認定她買不起;NBA球星詹姆士傳出在2017年總冠軍系列賽比賽前夕,位於加州豪宅的車道大門被人用漆噴上種族歧視的字眼,以致於他在記者會上感嘆說不管一個人賺多少錢、有多偉大,都無法避開種族歧視這一關。

如何避免因感到陌生而產生的「放大檢視」?除了透過理解多元文化差異,進而減低刻板印象,挑戰文化偏見之外,我們必須承認,很多的歧視與偏見,不管是有心或無意都是因為經過大眾媒體大肆渲染,埋下了人們直到現在依然是到處可見的歧視,甚至是盲目仇恨。

因此,個人應避免使用對於其他文化的歧視言語,媒體更應尊重多元文化,避免以歧視或特意凸顯衝突等方式呈現內容或畫面。雖不可能「消滅」歧視,但總是可以逐漸減少類似事件的發生。

pic by <a href=”https://www.freepik.com/free-photos-vectors/background”>Background vector created by freepik – www.freepik.com</a>

 

 

,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