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柯醫師 請告訴我們還可以混多久?

3 9 月 , 2019  

 退休大學教師  衣冠城

日前台北市長也是台灣民眾黨的創黨人柯文哲,在接受訪問時表示,兩岸關係就是混一天算一天。誠哉斯言,柯文哲不愧是明白人,說出了大多數台灣政客的心聲。

但是對台灣生於斯人長於斯的老百姓來說,這種論調出自一位政黨創辦人,甚至有志大位的人之口,恐怕不是喜聞樂見的。

對醫生來說,要向病人或家屬宣告存活率,是件棘手的事,醫生出身的柯市長對此一定不陌生。在醫學上這稱做「預後」,即對疾病未來發展的病程和結局(如痊癒、復發、惡化、致殘、併發症乃至死亡等) 的預測。

醫生在宣告病人的預後通常有兩項指標:一項是來自病例的統計指標,來預估病情發展出現的機率;另一項則是生存質量指標,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已經由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世界衛生組織也將生存質量列為新一代的健康標準,認為這是醫療的最終目標。

先談存活機率。台灣對兩岸關係能混多久,在大國博奕中,可以操之在己的其實有限。中共有明確的統一目標,隨著台灣內部政局變化、兩岸軍力失衡、美國圍堵壓力增加等情勢,中共統一台灣的急迫感漸漸浮現,給予台灣的模糊空間也越來越小。在美國方面,許多人因歷史經驗相信老美必定會防衛台灣,而美國基於自身利益不會希望兩岸有終局結果出現,免得失去可操作的空間。簡言之,兩岸可以混多久要看美國。

持有這樣想法的國人不妨參考一下美國國際關係大師米爾斯海默於2014年發表在美國《國家利益》期刊的文章〈向台灣說再見〉,該文在2018年重刊並把標題改為更悲觀的〈安息吧,台灣〉,點出崛起的中國,目標便是取代美國在亞洲的勢力,在中國不斷強大的同時,台灣將無法避免成為中國的一部分;雖然目前中國的軍力不及美國,但時間不在台灣這邊,中國最終會有能力收復台灣。

米爾斯海默從美國的利益出發指出:「如果台灣被中國占領,美國不會升級到核戰水平,賭注(台灣)不值得冒一場熱核戰爭的風險。台灣不是日本甚至韓國。因此,美國的明智戰略是不試圖擴大其對台灣的核威懾力。美國可能最終放棄台灣的第二個原因是:這是一個特別危險的爆發點,很容易引發一場不符合美國利益的中美戰爭。」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能做的不是問能混(活)多久,而是要努力改善生活質量。不管存活的機率是多少,讓生活質量反過來提高生存機率,病人如此,國家也是如此。

如果我們相信民主法治是我們最強大的武器,那就好好實踐民主法治,成為華人世界的民主楷模;如果我們相信人性是台灣最美的風景,那就敦親睦鄰、停止內耗好好發揮台灣人善良的光輝。

最近在美國有一部華裔導演的電影贏得好評,叫做《別告訴她》,內容是說一個華人家庭如何隱瞞祖母只剩三個月壽命的事實,帶她回家鄉見親人最後一面。《紐約時報》說這是一個關於愛與欺騙的故事。這種故事其實在亞裔家庭十分普遍。

但事實上,現在許多病人期望醫生能保持誠實但是樂觀的態度,他們要有時間去處理個人和家庭事務,但是也不願放棄任何希望。他們更希望能有尊嚴有品質的生活質量,即使終將走向終點。

立志為良醫良相的柯市長,此時您不只是診斷台灣病情的醫生,您也是病人之一,您要如何告訴台灣同胞的「預後」呢?一個病人能用混的嗎?

 

, , ,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