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國中數學輔導團員 林柏寬
同教授以今年全國近五萬多名考生大學學測成績不到40級分,直言學測不能考太難,要有相當比率的基本題,以確保高三生學好各科基本學力。李教授更以104年指考數乙非選題整整1頁、題幹文字多達400多字的題目為例,批判「數學生活化」害死了學生。李教授還擔憂當台灣的國立大學研究生連they are、they is都用錯時,這樣的學生有何教育競爭力?
李教授的發言在台灣社會有一定的影響力,動見觀瞻,但李教授的話說對了一半。幾點意見供參:
首先,筆者贊同升學考試要有相當比率的基本題,切勿為了情境而情境,素養而素養。因為閱讀素養大旗高舉,一份國文科試卷充斥密密麻麻文字的閱讀測驗,試題在獨尊閱讀力、生活化的思維下,國字注音等基本題型幾乎消失。因為生活情境至上,數學科試題的文字變長了,只為了包裝某一個數學基本概念。
殊不知,素養不是高高在上,它包含了知(知識)、行(應用)、識(賞識)三個層面,基本的知識能力也是一種素養。評量的層次應該兼顧各能力等級的學生,別讓學生努力念書卻因為拿不到基本分數而深感挫敗,甚至放棄學習。
其次,荷蘭學者Freudenthal推動「現實數學教育」,認為數學與現實生活緊密關聯,當老師將數學的事實連結現實生活,讓學生有感,便能涵養出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台灣師範大學名譽教授林福來老師也認為,當學習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時,學習才會變成常識。
但是,教學貼近生活化的思維並不代表試題非要為了包裝生活化而盲目生活化,各學科專業的知識本質不該被漠視。
當我們要評量學生解代數方程式的能力時,何須將生硬的方程式包裝成生活化的文字?在生活化命題的思維下,我們看到農夫耕種梯形或圓形這種日常生活中不曾見過的田地形狀,或是父親過世時會留下一塊三角形的土地,要讓三兄弟等分面積,只為尋找重心所在等等,諸如此類不符合真實生活的題目便在生活化命題的思維下被包裝上市,只為測驗某個數學概念。
再者,今年全國近五萬多名考生成績不到40級分,真的只是因為考題太難嗎?大學生、研究生素質低落的最大原因應該還是在於「學歷貶值」的問題。
因為大學錄取率早已破百,現在人人都是大學生,而研究所也有開設氾濫的問題。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民國103年底,國內碩博士人口已達123.7萬人,平均每10人就有1人擁有研究所學歷。大學生、研究生的程度下降不讓人意外,這無關試題難易度,最大的關鍵還是在於高等教育的把關篩選機制早已形同虛設。
最後要提醒的是,試題難易度不是問題所在,關鍵在於試題鑑別度。一題解方程式的題目為「x+3=5,求x=?」,這樣的基本題無助於提升學生學習,也無法讓C等級的學生躍升至B等級,或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
唯有做好人才分流,讓學生適得其所,才能改變目前的教育亂象。鼓勵成績不佳的學生在念書以外的技職領域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盡情揮灑,台灣高等教育「學歷貶值」的問題才能迎刃而解。學術、技職的道路條條通羅馬,體認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台灣的教育競爭力才會同步向上提升;爭論試題難易度恐怕並無助於改變既有的亂象。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