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教師 趙南星
據日前媒體報導,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舉行「幫特教孩子走穩第一步-台灣早期療育如何更進步」公聽會,探討台灣的早療教育。
學者建議,過往特教資源集中在孩子,但家庭是孩子的重要支持,未來應補充親職教育這一塊;也有立委提出特殊教育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要求衛生福利主管機關應會同教育主管機關,對特教與早療銜接有整合機制。
身為超過10年的國中導師,筆者十分樂見早療教育盡速加入親職教育。記得幾年前的新生始業式,正和新生相見歡時,某位來觀禮的媽媽突然掏出一張「自閉症診斷證明書」,告訴筆者她的孩子在國小階段已確診自閉症,並有特教資源的服務。
筆者當下傻眼,因為該名學生進入國中端時,身份顯示的是「一般生」。為什麼會這樣?媽媽說,國小老師建議她不要讓國中端知道,免得孩子被貼標籤。
筆者聽了真是頭疼。因為,第一、特教身份的鑑定至少需要數個月,且認定十分嚴格,若孩子在國中端無法跟上一般生,卻因沒有特教的身份,也就沒辦法去接受特教服務,這會讓孩子非常痛苦。
第二、若進國中時就知道他的身份,在編班上會經特教組鑑定後,有所調整。因有些特教生需要導師較多的協助,在班級人數上會有所調整。這樣對整體班級經營和學習氣氛,都會有幫助。
該生後來無法適應國中進度,開學不到一個月,媽媽頻頻打來求助,希望如國小時一般在資源班上國英數,孩子才跟得上。無奈她在國中入學時未繳交身份證明,於是孩子的特教身份鑑定只能從頭跑起,即使特教組加快速度跑流程,也是花了數月才完成。
試問期間孩子被耽誤的學業,該由誰來負責?是亂給建議的國小老師、亦或是因沒受過特殊生親職教育,盲信國小老師而讓孩子受累的家長?
筆者身為第一線教育工作者,企盼親職教育盡速加入早療教育裡,讓安全網更為周密,這樣才能順利地接住每一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