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時事評論

新型國防戰略為兩岸關係再添風險

中正大學戰略碩士  宋磊

國防部日前表示,將奉行已久的有效嚇阻防衛固守國防戰略,蔡政府上任後轉變為防衛固守重層嚇阻,顯示國防部將以往的守勢戰略調為具有攻勢作戰性質的國防策略,也就是未來不排除以先發制人的方式,利用國軍現有的各型飛彈選擇對岸具有戰術價值的目標進行攻擊,為國軍爭取更多的反擊時間。

國防部長馮世寬曾在去年先提出「多重嚇阻」和目前最新定案的「重層嚇阻」有些微差異,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多重嚇阻」傾向被動防禦,也就是侷限在台灣本島的防衛作戰;「重層嚇阻」則屬主動防禦,也就是以台灣本島為中心,透過自行研製的雄二E巡弋飛彈、萬劍彈、無人機、雄三飛彈和天弓三飛彈等武器再一層層向外推進建構台灣的防禦網(向外距離衍生1000km)構成強大的火網,增加國軍反制力道。

為方便讀者理解「被動防禦」與「主動防禦」的差別,說明如下:

嚴格說來,這兩個概念在軍事作戰上早已不是新名詞,相對於陳、馬總統時期所奉行的「守勢國防」來說,當前的「防衛固守、重層嚇阻」國防戰略與前兩位元首仍有差異,主要差別在於國軍過去向來是強調透過早期敵情的蒐集、分析敵方攻台步驟、分散部署兵力等方式來降低解放軍「第一波」所造成的傷害後遂行反制作戰,也就是在軍事作戰上雖然我方早已明白敵軍準備對我發動攻擊,仍然暫時選擇不主動出兵,也就是處在「挨打」後再還手的「被動防禦」階段。如此做有兩大優點:第一可以爭取國際外援、二是無須背負「開戰」罪名,當然我方也須有犧牲部分軍民的準備。

然而,目前國防部的做法是強調「防衛固守、重層嚇阻」,雖仍保有防衛固守字眼,但也強調開戰前透過長程預警雷達、戰術數據鏈、情報蒐集等方式了解共軍動態,一旦透過判讀驚覺對我方有「威脅」的情報,國軍不排除透過「先發制人」的方式攻擊敵方重要軍事目標,降低解放軍攻台的成果。此舉乍聽起來相當合理,其實該策略三大缺點:揹負開戰罪名、不利於爭取國際外援與引發解放軍更為強烈的報復手法。

對國軍來說,將原先的「被動防禦」調整為「主動防禦」,若以純國防的角度來說不能完全否定其正當性,但本文認為輕易將國防戰略從被動防禦轉換成主動防禦,某種程度上已構成「挑戰」中國大陸的企圖,且部分抵觸總統口中所強調的「維持兩岸現狀」,長遠看來對於兩岸關係已構成嚴峻挑戰。換言之,「和平的現狀」已漸漸在解離,兩岸未來可能更為暗潮洶湧。

台灣的國防戰略向來以亞太局勢與兩岸軍力發展之對比來做調整,基於國力,國軍在近十年均奉行「有效嚇阻、防衛固守」戰略,陳前總統與馬前總統頂多調換前後的位置,但原則上仍以「守勢國防」為主。鑒於當前中國在亞太局勢的力量越來越大,國防部輕易將「守勢國防」調為「攻勢國防」,即使純粹從國防角度來說不能完全否定其正確性,但兩岸關係相當特殊,維持與對岸的和平向來是政府的必修課,務實與對岸展開經貿、文化交流才是本份。在此時候刻意調整國防政策對台灣來說有其風險,無異為原本「冷和平」的兩岸再添一座更高的牆。

viewpointtaiwan

Recent Posts

台積電與日本合作深化快跑,是因為美國助推?

科技力智庫執行長  烏凌翔  ...

11 個月 ago

民進黨執政下只有人民被電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1 個月 ago

國民黨會在立法院強力監督政府

學術工作者 徐惠 (閱讀全文....

12 個月 ago

新國會應該全力掀開民進黨八年執政遮羞布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2 個月 ago

中投、欣裕台收歸國有 行政法院為虎作倀!

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協會副理事長 ...

12 個月 ago

總統絕對多數決,改變扭曲的民主

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  汪...

1 年 ago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