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時事評論

政府開錯藥 股市涼颼颼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六所副研究員  吳孟道

12月5日,中港籌備兩年的深港通終於正式上路。這是繼2014年11月滬港通開通後,中港兩地股市再次的互聯互通機制,也是中國難得的跨境資金移動開放舉措。與滬股通不同的是,深股通開放的881檔個股,絕大多數是資本額較小的科技類股與高成長藍籌股,與港股結構差異性更大、互補性更強,也讓境外投資人的選擇更加多元化。外界普遍預期未來將有機會形成涓滴效應(trickling-down effect),帶動兩地股市的良性發展。

無獨有偶地,日前泰國也宣布將於明年第三季成立專給新創公司上市的股市交易所。只要是新創公司,不管有沒有營收,有沒有獲利,都可以在創辦第一天直接掛牌上市。甚至,在這則新聞發布的同時,德國也傳出類似設立專屬新創公司交易市場的計劃。原本是給特定族群(如創投或天使投資人)投資的市場,一下子變成全民皆可參與。未來或許有機會取代股權群眾募資平台,直接成為新創企業籌資所在。當然,前提是投資人風險自擔、盈虧自負。

這兩起看似獨立的事件,其實一點都不獨立,本質上都與企業籌資有關,也剛好點出台灣當前股市與新創企業籌資的窘境。台股量能長期萎靡不振,殭屍股(日成交量不到10張的股票)橫行,央行總裁彭淮南稱此現象為股票債券化,是全球皆然的現象。因為在低利率的市場環境下,資金投報率偏向保守,一旦找到穩定高配息股票就會停泊不動,就跟債券投資一樣。

乍聽之下,台股沒量似乎沒啥不好,但若進一步檢視,就會發現問題很大。原因出在沒量或沒有流動性的股市,無法吸引具有潛力的新企業掛牌,嚴重者甚至會逼使原有掛牌企業下市去尋找更高本益比的市場。如此一來,台股基本上就會喪失直接籌資功能。這對一國資本市場發展而言,無疑是一大傷害。

台股如此,提供新創企業籌資的早期資金市場也好不到哪去。資訊嚴重不對稱問題一直存在,讓資金供需雙方無法有效媒合。無論是創櫃板、創意集資資訊揭露專區或是股權群眾募資平台,嚴格說來,都沒有發揮原先預期的效益。以創櫃板為例,原本是標榜可讓為數眾多的微型創新企業大展身手,但成立快兩年,累計登錄家數只有77家(全台共有140萬家中小企業),整體籌資金額更是僅有2.36億元新台幣,相較國外知名股權募資平台如Angellist或OurCrowd等隨便一家募資金額就是百萬美元起跳,差距可謂是天差地遠。

問題出在哪?主管機關的認知謬誤可能是關鍵所在。舉提振股市量能為例,當別人積極在推動交易所整合與互聯互通行為時,台灣卻還停留在辦座談會階段(上禮拜證交所剛開了一場「如何活絡股市」座談會),這其實是很荒謬的一件事。再看看日前的報導,為全面刺激台股量能,金管會將從提供多元化ETF商品、提升市場流動性、推廣台股等三大方向,證交所則將朝推動逐筆交易、股市延長交易與交易單位縮小等交易制度改革,著手進行。看完後,真是令人不禁莞爾。

倘若這些措施有效,台股這10年來的交易量就不會萎縮成這樣了。更不用說主管機關積極鼓吹的ETF商品,雖然可以擴大台股量能基礎,但就長期交易面來看,更多的ETF只會降低市場週轉率及活絡度。對於想要提振台股量能而言,反而是個負面因子,這無疑也是一種標準的認知謬誤。

再以股權群募平台為例,主管機關以為立法通過平台設置相關條例,廣設平台,就可以解決新創或創新企業籌資不易問題。但卻忽略真正問題可能出在執行面的落實,亦即如何創造誘因吸引新創企業及投資人兩造積極投入,而不是光只設立一個跟蚊子館沒兩樣的平台,這對早期資金市場並沒有太大幫助。

當前台灣資本市場發展確實存在很多痛點,政府也積極提出一些辦法嚐試解決,只是看起來並無法搔到真正癢處。加上錯誤政策認知,反而讓情況變得更糟。或許,政府不作為才是現階段的最佳解方。蠻諷刺的,不是嗎?

viewpointtaiwan

Recent Posts

台積電與日本合作深化快跑,是因為美國助推?

科技力智庫執行長  烏凌翔  ...

9 個月 ago

民進黨執政下只有人民被電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9 個月 ago

國民黨會在立法院強力監督政府

學術工作者 徐惠 (閱讀全文....

10 個月 ago

新國會應該全力掀開民進黨八年執政遮羞布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0 個月 ago

中投、欣裕台收歸國有 行政法院為虎作倀!

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協會副理事長 ...

10 個月 ago

總統絕對多數決,改變扭曲的民主

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  汪...

10 個月 ago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