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青農回鄉欲翻轉農業,首先就遇到三缺,分別是缺工、缺地與缺錢。農委會主委林聰賢表示,缺工部分,會跟勞動部合作,讓中高年齡失業者進到農村當農工,另外,很多台灣年輕人去澳洲打工度假,「台灣為什麼不行呢?」,也將跟教育部、勞動部協調可行性。
對於林聰賢所謂「很多台灣人去澳洲打工度假,『台灣為什麼不行呢?』」的說法,筆者忍不住想問,台灣真的行嗎?
自今年7月1日起,澳洲法定最低薪水上漲3.3%,相當於時薪增加0.59澳幣至18.29澳幣,最保守估計,以目前澳幣兌台幣1比24來看,每小時的薪水大概是折合台幣439塊,並以每天工作8小時、月休8天的情況,月薪至少也有8萬塊。
全台各地到哪找一個雇主願意支付跟此相近的薪水來聘用一個農務人員?反觀台灣最新敲定的時薪140元,若同樣以每天工作8小時、月休8天來計算,不過也只有2萬6。兩者間懸殊的差距,不要說台灣的年輕人意願缺缺,恐怕連其他外國人也沒興趣。
而農工短缺的問題,我想林主委應該找的不是勞動部,也不是教育部,而是科技部。因為全球高齡化與少子化已經是一種趨勢,許多國家的政府無不積極結合民間企業希望透過大數據、人工智慧及自動化科技的協助,來提高國內農業經營效能以及降低對人工需求。
野村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蘇博文指出,人工智慧(AI)科技可能在年輕工人短缺國家起飛,這些國家包括日本、中國、南韓和台灣。此外,據香港矽谷報導,AI在農業領域的研發及應用早在本世紀出就已經開始,這其中既有耕作、播種和採摘等智能機械人,也有智能探測土壤、探測病蟲害、氣候災難預警等智能識別系統。這些應用正在幫助提高產出、提高效率,同時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
美國加州的農業機械人公司 Blue River Technologies 的智能機械人,可以智能除草、灌溉、施肥和噴灑農藥;來自加州農業機械人公司的 Aboundant Robotics,除了播種和田園管理,農業 AI 機械人還可以在不破壞蘋果樹和蘋果的前提下,利用機器手臂和真空管道採摘蘋果,採摘速度高達 1 秒鐘 1 個。一旦這些技術進入成熟階段將可大量取代人工並對農業產生革命性的轉變。
既然科技部將今年定為「台灣AI元年」,更有野心和願景計畫在未來五年內投入總計160億元,從硬體、關鍵技術及軟體,到應用,打造台灣AI全新創新生態環境,為什麼我們的農委會不想方設法,通過使用人工智慧技術節省人力,繼而促進農業升級與轉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