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國泰醫院牙科主任 張添皓
在台灣,無論醫師或是病人,牙科的問題大家普遍認為就是到醫院、診所就醫,才有辦法解決牙齒的問題。但是有一群人根本無法出門就醫,他們遇到牙齒的問題怎麼辦呢?長照是蔡總統的重大政策之一,自從106年開始,長照2.0政策開始實施後,其中一項服務是居家醫療,到宅牙醫就是居家醫療的一部分。
其實前幾年就有牙醫師開始實施居家醫療,也就是所謂的到宅牙醫服務。實施以來,第一線執行的牙醫師對以下三點有不少批評:
第一:硬體的不便利性。因為牙科的設備都很精密且繁多,即使現在發展出可攜式的設備,但礙於「可攜」,所以設備相當陽春,因而可處理的牙科問題也相當的侷限。
第二:費用的價值以及申請不合理性。到宅醫療所耗費的無形成本原比想像的多好幾倍,如時間以及人力成本,雖然全民健保以特別專案來支付相關費用,但醫師向健保署申請費用的流程,非常繁瑣與冗長,所給付的費用也往往無法平衡有形與無形的成本總和,讓熱心的牙醫師得不到合理的回報。
第三:民眾的認知不足,而造成濫用醫療資源。牙醫師全組人員浩浩蕩蕩到達病患住宅,卻發現家屬與病人都不在家且未事先通知,狠狠放了醫療人員鴿子;部分家屬認為有繳交健保費,所以可以隨心所欲、予取予求。
這些窘境常為原本意願高昂且熱心的牙醫師澆了一盆冷水。以下幾個建議希望相關單位重視。
第一:政府可以整合科技與研發人員,協力改善移動式牙科醫療器材,讓這些商業營利價值不高的設備,可藉由政府的介入提升客製化比例以及實用性。
第二:簡化申請費用流程,減少費用核刪以及申覆的比率。讓醫療人員及時得到相對應的報酬,而不是要到了隔年才收到前一年申請的費用;甚至因為某些因素而刪減已經申報的醫療費用,讓醫療人員形同「做白工」。
第三:提升民眾對於到宅牙醫服務的認知,對健保有正確的使用概念。短期方法,可以從里民、社區、大樓的宣導以及活動開始;當然教育才是最根本的方法,讓正確使用醫療資源的素質,落實在國小、國中、高中教育才是上上策。
到宅牙醫服務立意良好,希望配套措施能更為完善,讓真正需要服務的民眾獲得良好的照顧,也讓健保資源得到最好的發揮。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