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媒體人 楊力
歷史研究是一門學問,晚近愈來愈多人省覺,原來所謂官方正史也可能只是寫史者的一個視角,並非歷史全貌;且新聞與歷史的共通處就在於因視角的不同,會得出懸殊解讀,至於何者才是真實樣貌,就看寫的內容禁不禁得起檢驗了。
從如滾雪球般爆大的慶富案的相關資訊,大概可以整理出三個視角:官方說法、親官方媒體解讀,以及新聞媒體本於監督天職的汰除煙霧、找出關鍵、提出質疑。其實,如果換從慶富的角度去看,似乎更能理出一個更合理完整的脈絡。
所謂在商言商,慶富造船乃至董座陳慶男的目的想望,無非想辦法、找機會賺錢而已。既有國艦國造政策,慶富自是得想盡辦法標下海軍六艘獵雷艦自製案。至於得標過程合不合理,有無弊端,一切唯有讓證據來說話。
顯然幾年下來是相安無事的,未料蔡政府上台後爆發財務危機,導至交艦遙遙無期,聯貸銀行決定抽銀根,司法單位也介入調查。為解決燃眉之急,自是找上事主國防部調頭寸,希望先拿到海軍尚未編列的第三期履約款24億元,經過一番「努力」,果然順利入袋。
為什麽慶富可以這麼神,讓海軍變出理應無法動支的24億?根據慶富副董事長陳偉志的錄音帶,他說是找上總統府溝通,「過沒兩天海軍又打給我說有錢了,所以這案總統府是很支持的。」高雄市政府海洋局長王瑞仁也證實有這場會面。
接下來的發展就有意思了,蔡總統府先是大動作發聲明點名媒體誤導視聽要求道歉,接著指蔡上任以來高層從未有與陳慶男父子見面;高雄地檢署也附和意指陳偉志膨風、是為了得到高雄海洋局信任才說自己拜會總統府。
卻未料兩小時後總統府又稱陳慶男父子見過第三局局長李南陽、時任新南向辦公室主任黃志芳,並提及海軍造艦計畫,高雄地檢署廿分鐘後旋即改口稱陳偉志有去過一次。
官方說法前言不對後語、反覆矛盾,只怕已是史上之最,也凸顯黑幕之深沉。
更離譜的是總統府指經過清查發現陳慶男進總統府的次數是「馬政府時期五次,蔡政府時期一次」;親官方的媒體甚至還用「驚爆」兩字,意圖導風向為「馬政府護航慶富」再明白不過。
只是,根據總統府列舉三次與馬前總統的「直接會面」,陳慶男都是擔任國宴陪賓。把公開國宴當成喬事場,卻輕視「密會」,幕後操盤者如此苦心孤言詣怎不讓人讚嘆再三?
或言,馬、蔡總統府不各有一次「密會」?還是簡單一句話:讓證據說話。陳慶男於二O一五年底拜會馬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以迄馬政府下台,是否真有高層指示,才讓聯貸案從遭拒到放行過關,就請檢調好好查、用力查。
相較於官方及親官方媒體的影射,陳偉志稱去年九月去總統府後就被告知有錢了,且年底軍方也真從從三軍「乾坤大挪移」24億提前撥給慶富,到底這六次入府是那一次最有問題,難道還不夠清楚明白?
於是,從慶富視角來看就再清晰不過:先是碰上一個搞不清慶富親綠背景或以全民總統自許的馬英九,既不會、也不如綠營般狠心整肅對手,當然挾著對南太諸島國的關係,想辦法看能否續吃、也確實叼到一塊肥肉;2016選出一個顯然「空心」的總統,更重要的是有「自己人」入府,若不設法接上八年間並無力翻雲覆雨的人脈,慢慢消化這塊肥肉,豈還有資格言商?
至於馬政府是否真有人違法助慶富,綠營既完全執政、加上配合度如此之高的雄檢若仍查不出個問題,那也只能怪自己無能;倒是「最後一次入府」,無論從時點、從結果來合理推論,在在顯示與慶富「現金入袋」的緊密關聯,執政者 豈能切割得了?
正所謂「商人無祖國」,對慶富來說,所面對的不過就是如光緒般的馬英九、如宣統般的蔡英文,六次入府,那一次才算「革命成功」?自是瞎子吃湯圓—心裡有數。所以,還在傻傻的從官方、從其傳聲筒視角看這場政治風暴嗎?換個角度看看吧!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