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忘記謙卑的民進黨

2 11 月 , 2016  

  台大國發所  呂謦煒

民進黨政府雖然始終不承認「九二共識」這4個字,但最近倒是喜歡談另外4個字:「中下階層」。試舉數例:法務部長邱太三說,「酒駕者通常是中下階層的人較多」;司法院長許宗力提及,「從事那個性交易的這些人,她其實很多是來自那個,就是比較是『中下階層』的女性」;民進黨立委羅致政說:「越是中下階層的小孩,考上私校、就讀私校的機會,都多於都會地區的小孩」。從法務部長、司法院長到立委,綠營行政、立法與司法三權的代表人物都對「中下階層」有特殊的關切。

我出身自高雄的一個清寒的家庭,對「中下階層」這詞一直很感冒。所謂的「中下」,究竟應該如何定義呢?也許以前後語境看來,這些人是以財富程度來區分「中下階層」,但不禁令人質疑:難道有錢人就比較上等、高尚、有氣質、謹言慎行?而所謂中下階層的普羅百姓,就比較下等、容易違法亂紀,需要規訓?

「上品」、「下品」等說古已有之,然而那是封建時代的傳統思想,現在已經是21世紀的民國時代,如果還保持如此刻板的階級觀念,讓人寒心。有錢人沒有比較上等,貧窮人沒有比較下等,此等封建思想早已應該揚棄,丟入歷史的垃圾堆裡。

然而,必須指出的是,依據財富水準的不同,貧窮的人與富有的人之間,相差依然不可以道里計。貧窮的家庭要供孩子上學已經很困難,遑論讓他們補習、學才藝,進而爭取上名校翻轉命運的機會;貧窮的家庭連吃穿都成問題,哪裡還顧得上道德邊界?哪裡還管得上合法與否?也許許宗力跟羅致政用字遣詞上或有值得探討之處,但他們指出的問題不應該被抹滅。

作為完全執政的政黨,有這個責任為台灣的貧窮族群找尋一條出路,而不是僅僅在言語上吃「中下階層」豆腐。期待政府能夠端出能夠改善貧富差距的措施,讓貧窮的學生能得到更多上公立學校的機會,翻轉自己的人生;讓貧窮的族群可以不必為了金錢而出賣身體,讓「幼有所終,老有所養」,為台灣創造一個更美好的生活環境。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