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工作者 王翔正
為因應新冠肺炎衝擊日趨擴大,交通部向行政院提出總額約百億元「救觀光」方案,包含先前已公布的44億旅遊業紓困措施。
從前年起,政府陸續祭出前進宜花東高屏暖冬旅遊、擴大國旅秋冬遊、春遊等觀光補助,甚至去年加碼發放旅客夜市券,希望為觀光產業注入一劑強心針。但政策若未體察民意、對症下藥,治標不治本的藥方,只是每況愈下。
根據觀光局統計,國外旅客來臺觀光人數呈現緩慢成長,且主力族群為首的陸客,來臺人數自2015年418萬人減少至2018年269萬人,下滑將近4成。
另外,2018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國人國內旅遊次數計1億7109萬旅次,較2017年負成長6.74%;2018年平均每人國內旅遊次數為8.09次(較106年的8.70 次減少0.61次),顯示我國旅遊已出現陸客不青睞,本國遊客也不買帳的困境。
觀光產業實為庶民經濟的最佳體現,也是民情最重要的溫度計,人潮冷熱反應著社會經濟的良窳。身處在日新月異的現實競爭中,不進則必退;近幾年來,兩岸政策混沌不明情況下,各行各業已在谷底求生許久,政府不斷祭出撒錢補助的老招,以爭取短暫數據的增加,實際上只是舉債來預約消費,不僅自欺欺人,也無濟於事。
目前執政團隊規畫以「折扣券綁旅遊」的方式振興觀光,但以108年下半年的配合住宿的「夜市抵用券」為例,政府發出1032萬張抵用券,目前為止回收620萬張,使用率僅6成,執行成效並不佳,且利用撿便宜的行銷手法,著實無法在本質上有所進步,也無法永續經營。
緣此,短期補助還不如長期經營,應以構思文創新景點為出發,創造網路效應與完善整體觀光環境,才是永續發展的真招。
日本詩人相田光男在311大地震時曾述:「沒有不會停的雨,天必會放晴。」武漢肺炎新型病毒的疫情終究會告一段落,但現今最棘手的是物價逐年飛漲,而工作薪資停滯不前,上有老、下有小要養,賺錢難度愈來愈高,民生用品愈漲愈凶,迎面襲來的低經濟早已不堪負荷,為解決旅遊消費萎靡不振的慘狀,需從提升國民薪資水平之願景開始,藉以解決長期低薪的就業環境,倘若未從基礎扎根做起,觀光不振的無底洞怕還要繼續救救四年。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