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時事評論

少子化來襲增產報國是責任

退休教師 謝其政

對4、5年級生而言,在婚宴場合,常用百年好合、永浴愛河、白頭偕老……等等祝福新人,唯獨早生貴子必須忌口。斯時戰後嬰兒潮,人口學家都奉馬爾薩斯(Thomas Robert Malthus,1766~1834)巨著《人口論》(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為執行人口政策之圭臬。馬爾薩斯認為:除非我們的大自然的物理結構發生決定性的變化,否則糧食增加僅會呈等差數列,而人口的增加卻會呈現等比數列。所以他認為人類必須顧慮食物的缺乏,及受現實窮困的折磨,對已生人口所加壓迫做出積極的限制。用大白話說就是如果地球上的人口任其自然發展,過多的人口擠在有限的地球上,人類將受缺糧之苦。

為降低人口壓力,在台灣實施家庭計畫,耳熟能詳的文宣為兩個孩子恰恰好,一個不嫌少,大陸則實施一胎化政策。曾幾何時,少子化浪潮衝擊台灣,每年出生嬰兒數從1979年的42.6萬一路下滑到2010年的16.7萬谷底後略微提升,在2015、2016年分別為21.4、20.8萬,2017年降為17.2萬,鼓勵生育成為新的人口政策。

人口政策從家庭計畫到鼓勵生育,與昨是今非,今是昨非無涉,乃形勢發生改變所必需之政策調整。人生也有涯,有賴生兒育女繁衍生命,少子化浪潮加上科學昌明,醫學進步,人均壽命提高造成了人口爆炸外,更衍生出另一個人口老化的問題。在台灣除低薪陰霾壓的年輕人喘不過氣來,每對夫妻必須供養父母、岳父母計4人,若生2個小孩,合計老少6口之生活重擔都加諸為低薪所苦的年輕夫婦。因此逼得年輕人不敢生小孩,政府祭出多項鼓勵生育政策,但成效有限。

少子化及其所衍生的人口老化,蠟燭兩頭燒,燒到年輕人大嘆養不起小孩,或是不只看到台灣的未來沒有未來,甚至更宏觀的看到人類的未來也都沒有未來,生出小孩也是活受罪,因而拒絕生養。

要不要生小孩是個人的決定。但出入有車,假日出遊、友朋與會、聚餐不斷,三兩年來一次出國旅遊。然後說我養不起小孩,我不敢生小孩,如此說法有說服力嗎?回到實施家庭計畫的年代,戰後嬰兒潮時代,斯時物質條件遠不如今時,胼手胝足的父母,天生天養的也把一群子女拉拔長大成人。日子是清苦、平淡的走過來,但孩子們也都沒有餓死。

因為擔心孩子受苦之說,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責任與義務,繁衍生命是神聖的任務。如果因擔心孩子受苦之說成立,沒有新生命注入的人類社會,當上一代機能老化、失去工作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時,誰能擔負養老送終之責。可能攢足養老金的你,可以雇用機器人。但冰冷的機器人相較於兒孫滿堂、承歡膝下之場景,是否會有幾許落寞與孤寂襲上心頭呢?

而對人口結構改變,當然要調整人口政策,當少子化問題已經嚴重到國家安全層次,或更嚴重到已然成為人類在地球上生死存亡之挑戰時,除國家機器在政策上加大力度催生,用更大的誘因吸引年輕夫婦努力「做人」,增「產」報國外。也請不要再以經濟因素或擔心孩子受苦為理由不生小孩,因為兒孫自有兒孫福。

viewpointtaiwan

Recent Posts

台積電與日本合作深化快跑,是因為美國助推?

科技力智庫執行長  烏凌翔  ...

10 個月 ago

民進黨執政下只有人民被電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0 個月 ago

國民黨會在立法院強力監督政府

學術工作者 徐惠 (閱讀全文....

11 個月 ago

新國會應該全力掀開民進黨八年執政遮羞布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1 個月 ago

中投、欣裕台收歸國有 行政法院為虎作倀!

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協會副理事長 ...

11 個月 ago

總統絕對多數決,改變扭曲的民主

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  汪...

11 個月 ago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