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碩士生 葉宗林
民初著名書法家、文學家李叔同,因憐憫牲畜在世人的口腹之慾下,遭受屠戮之難,因而感慨詠詩寫道:「始而倒懸,終以誅戮;彼有何辜,受此荼毒;人命則貴,物命則微;汝自問心,判其是非。」
這首詩不僅止突顯出其慈悲的胸懷,更重要在於,提醒人們眾生應是「生而平等」的觀念。若再將此詩之意涵,用以勸戒台灣現今的政府與社會大眾,能發現絲毫沒有任何違和感,尤其在「小明」的議題上,更令人看到台灣社會所充滿的仇恨與戾氣。
「小明」無疑是近期台灣社會最為關注的焦點之一,泛指台人與陸配所生之子女,因各種因素而入籍中共。儘管他們不具中華民國國籍,但多仍持有我國政府所發之居留證,因此根據相關法規應當可藉此進出台灣。
然現在這些小明們,卻因身處為新冠肺炎之災區的大陸,因此不僅被台灣多數民眾貼上歧視的標籤,更甚還被我方政府當局拒於國門之外。但小明們確實是因為防疫考量,所以才會被犧牲的嗎?就政府近期的措施來看,答案應該並非如此。
據報載,載有我國公民的郵輪「鑽石公主號」,目前已知有六百餘名乘客確定罹患新冠肺炎,儼然是武漢在海上的翻版。但在這個案例上,我國政府卻「反常地」不以防疫為理由,暫緩其返台的計畫,反而還急著包機帶回船上受困的20名台人。
所以這就可以發現,小明們面臨的窘境,絕不是因為目前的傳染病所造成,而是其出生即具有的「國籍身分」之原罪。這就正如我國衛福部長陳時中所言:「國籍可以選擇,沒有選擇台灣,現在要自己承擔。」
這不免就令人感到可悲。台灣人不是一直自豪所擁有的民主多元?不是最自詡比對岸的威權體制更優異?但為何只要一碰上「中國議題」,過去所堅持的民主多元之信念,便可以全都拋諸腦後?並且,取而代之的,都是滿滿的惡意與歧視?
更何況,小明們的「國籍」也不是自己能選擇的,為何是由他們來代其父母「受罪」?又,即使這真是小明那「親中」父母所該擔之責任,但現在不正是使其體會到,台灣相對大陸更值得親近之時刻嗎?為何反而將其往對岸推呢?
所以,無論從何種角度思考,有問題的絕對不是小明,是那已被仇恨沖昏頭卻毫不自知的人們。甚至,小明就像那無辜待宰的牲畜,存在的意義不過只是讓充滿敵意台灣人,能有抒發仇恨的管道而已。
因此,小明們到底錯在哪呢?為何應該遭受如此不公平的對待?若非這些大人世界的紛擾,那他們的身分,又何以成為與生俱來的原罪?而或許也值得我們思考的是,是誰讓小明們成為兩岸政府相互敵視下的代罪羔羊。畢竟,若無帶頭歧視的政府,又何來充滿仇恨的人民?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