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評論人 宋磊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日前才剛結束訪中國的行程(9/19-9/21),對新、中兩國而言,新加坡選擇在訪美前,事先拜訪中國,除了是要修補兩國關係外,在歐巴馬時代的新加坡,為了在「重返亞太」政策上協助美軍,新、中兩國的關係瞬間結凍,因此李顯龍此次的訪問,固然是要修補/拉近兩國關係,但對於整個亞太地區來說,中國在該區域的影響力已是不能忽視的力量,東南亞小國普遍認為需與美中兩國維持「等距」關係,方能維持自身經濟發展。
此次的兩國會談,著眼重點在於透過中國的「帶、陸經濟政策」,新加坡渴望獲得合作機會,面對TPP的胎死腹中,新加坡在經濟的發展選擇上,以更務實的態度面對中國大陸,希望消除兩國之間的障礙;加上去年裝甲車事件與南海仲裁案,兩國關係瞬間凍結,李顯龍此次的參訪無非是要解凍兩國尷尬的氣氛,更要為星國的國家利益找尋出口。
此外,李顯龍參訪中國仍有兩大動機,首先明年(2018)是由新加坡擔任東協(ASEAN)輪值主席國,無論如何都得得到區域大國-中國的支持,加上美國目前的亞太政策仍不明朗,美軍船艦頻頻出事,亞太地區浮出新的主人日益顯著,東南亞各國均紛紛導向中國尋求發展機會,李顯龍趁勢拜訪中國頗有髮夾彎的態度,但不可否認的其務實態度值得學習。
從現實政治的態勢來說,新國面對當前世界政治局勢,選擇與中國維持良好的互動,只有加分效果。從區域的態勢來說,中國不但是區域大國,更是世界第二強權,與強權保持關係,有利於自身在區域的角色與地位。從大戰略的角度來說,新加坡透過政治、經濟、外交、社會、文化、心理等層面推動自身外交,並從中獲利維繫小國的生存空間。從小國自身出發,雖然有時會處在兩大之間難為小的夾縫中,但仍舊可依循自身優勢維繫等距關係,新加坡可以務實的處理對外關係,台灣也可,關鍵在於政府願不願意針對當前的兩岸局勢提出解套,畢竟識時務者為俊傑。
台灣的處境與新加坡類似,本應循著自身優劣提出一套務實的兩岸/外交政策,特別是當中國對區域/全球的影響日益大增時,台灣無法置身事外,必須察言大國(美、中)的臉色,透視周遭國家的行動(東協、日韓),方能擬定一套利於兩岸/區域的外交戰略,台灣才有活路。
面對亞太地區的再次整合,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所釋放的利多,加上美國在亞太區域的角色日漸褪色,台灣又處在兩岸/美中兩強多重複雜的國際空間,與他國的經濟整合先天卻屬不易,但台灣仍舊得認清區域整合的事實,維持與對岸一定程度的互動才是明智之舉,否則最終將會失去成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