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對抗疫情 研發國家隊有待整合

8 5 月 , 2020  

國會法案研究助理  謝睿哲

4月初,國衛院宣布已經成功研發10-15分鐘檢測武漢肺炎病毒(COVID-19)的快篩檢測試劑,這消息相當振奮人心。

但是大家是否還記得,三月初中研院的研究團隊也宣布成功合成15至20分鐘即可完成檢測的快篩裝置,當時的研發成果甚至領先全球,讓台灣人感到無比驕傲。

這些研發成果在防疫階段非常關鍵,但不禁會有個疑問,兩個研發單位都相繼投入快篩檢測裝置,是不是國家的研發資源缺乏整合,導致各團隊的研究能量分散了?

其實,不僅在快篩試劑上有著資源疊床架屋的問題,國衛院與中研院也都針對號稱能治療新冠肺癌的藥物瑞德西韋相繼投入研究。

台灣的醫療、公衛、傳染病學相關有著深厚的學研能量。從研究單位如國衛院、中研院、工研院等,到學界台大成大陽明等學校都在這次防疫中有著不少貢獻。

然而,如果每個研發團隊都只以單點的研發,政府卻沒有責成哪個部會負責統合台灣的研發資源,研發的效益是否會被稀釋?

想想創造典範的台灣口罩國家隊,如何從一月底的日生產量188萬片,到現在已經達到1600萬片,甚至朝向2000萬邁進?且目前還可以捐贈給國外有需求的國家。這些成果,背後功臣絕對少不了政府積極整合的態度,以及口罩生產鏈的每個廠商無私地分工合作,造就了台灣在現階段防疫上的成功。

研發能量至今難以有效整合,或許是各團隊都想要竭盡所能展現卓越的研究成果,進而領先群雄,未來就有更多機會獲得更多的經費挹注。

防疫期間「順時中」部長曾在記者會上說「我們的共同敵人是病毒,不是病人」,在病毒面前,當沒有疫苗、藥品,人類都是輸家。當研究團隊不應抱持著競爭心態,免得最終大家都得不到有意義的成果。

隨著台灣確診人數逐漸下降,甚至接連出現零確診的情況,台灣人對防疫也更有信心。除了口罩持續的支援,期盼能順利組研發國家隊,加大研發的力度與能量,成為國際上其他國家團隊合作的對象,及早為終止新冠疫情帶來新的突破。

圖片來源:cc flickr https://bit.ly/2yc8Wxt

 

, , ,

By



Recommended